top of page
何西亞書七章8節;使徒行傳五章1-10節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為何有人有用,有人一點用處都沒有?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Service
大 綱
I.引言2
II.經文3
III.釋經與現代意義3
A. 中國青島之旅的啟示3
1.一家四口4
2.一團都是奇怪人5
3.上天堂後我的第一個禱告5
B. 玉不琢、不成器—— 與雕刻家走一回7
1.選材8
2.定意9
3.第一期工程的雕塑:大刀闊斧的劈塑9
4.第二期工程的雕塑:精工細琢10
5.雕刀不止一把12
6.雕塑的原則13
C. 不肯接受雕琢又如何?14
1.貪嘴過胖14
2.智能降低15
3.免疫力下降15
4.負面情緒16
5.未老先衰16
IV.結論17
V.喻道材料17
使用建議17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Welcome
I.引言
為何有人有用,有人一點用處都沒有?
A. 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何七8)
1.烘餅有烘餅的原則
a. 必須放在爐內烘。
b. 必須兩邊翻過,才烘得熟。
c. 必須烘得熟才可以吃。
2.以法蓮是未翻過的餅
一邊烘焦了,一邊卻未熟,衰在沒完全遵守烘餅的原則,故從來都不是一個可以吃的餅。
一邊未熟,即完全的未經發展(uncultivated)。它被丟棄,完全因為它沒完全遵守烘餅的原則。
不遵守原則,命運只有被擷下來丟棄,沒有別的可能。
3.人有做人的原則,不甘心受操練
從來未開始成為一個人,因此沒機會像一個人那樣被上帝使用,被人類這個群體使用。他是一個還未到期就給人或神擷下來,成為一個具體的白佔土地的人。
B. 亞拿尼亞與撒非喇事件(徒五1-10)
聖靈降臨,教會興旺,天國已在人中間,是亞拿尼亞與撒非喇共同明白的。當時人人拿出自己全部財產,凡物公用,教會弟兄姊妹更見興奮、踴躍。亞、非二人看見空隙子,以為可以混水摸魚,既能擠身活躍捐獻人士,又能私下保有部分私產;屬靈世界,屬物世界,二界最可羨慕的都能享有,夫婦二人就拿部分金錢出來,捐到使徒面前,稱這就是他們的所有。聖靈恩賜旺盛的時代,神僕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破百事。仔細一看,就知道亞、非二人的詭計,彼得立刻不留情面,直斥其非,以保教會的純一,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你怎麼心裡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徒五3-4)亞、非二人即時倒斃,給抬了出去,成為一個具體的「未到期就給擷下來的人」。亞、非二人的人生死穴又是沒遵守天國的原則〔「要以神的國和神的義為念,這一切就要加給你們。」(太六33)〕亞、非二人是以自己The best of both worlds 為念,以為天國未必發現他們偷雞,哪裡知道天國原則立刻實現在他們身上,即:你不尊重天國的原則,天國就會把你摘下來,成為一個未到期就給摒棄出局的人。
II.經文
何西亞書七章8節
8以法蓮與列邦人攙雜;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
使徒行傳五章1-10節
1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2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3彼得說:「亞拿尼亞!為甚麼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4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你怎麼心裡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5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仆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6有些少年人起來,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7約過了三小時,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這事。8彼得對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價銀就是這些嗎?」她說:「就是這些。」9彼得說:「你們為甚麼同心試探主的靈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10婦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那些少年人進來,見她已經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邊。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Welcome
III.釋經與現代意義
A. 中國青島之旅的啟示
日期:2000年7月24至31日
地點:八天內有一半時間坐車趕路,四分一時間同坐吃飲,四分一時間休息,故共處時間長。
因由:內子退休,她伴我一生,故立意與她不為任何公事遊玩一次,上次是好多年前的事。
結果:成為我們一生最後一次參加旅行團去中國遊玩的一次,經驗太痛苦,行程食宿差勁不必說,團友素質是我們夫婦二人決定永不再這樣旅行的原因。他們成了我全旅程沉思又反思的動力。
姑諱其名,且表其事,以說明「未到期就被摘下來」的危險,從而說明不經操練,人不會發揮到人的功能。此之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之理也。
1.一家四口
一對三十來歲的夫婦,學歷低,基督徒。
先生:典型小男人,愛女兒,永遠低聲下氣。
太太:把女兒任何驕縱行為解讀成可愛超凡的表現。
兒子:不夠十歲,愛喝啤酒,父母每餐都給他喝。
囡囡:不到兩歲,貌寢,聲音像中國歌唱家,比常人高八度,行程八天二十四餐,沒有一餐不尖叫發脾氣。
典型到近乎每餐都有的對話:
父:「囡囡,吃飯吧!」
囡:「囡囡不要嘛……(尖叫)……囡囡要吃喱……」
父:「吃完飯爸爸給你喱。」
囡:(尖叫……擲物……)「囡囡要吃……」(再尖叫)。
父:(立刻低頭打開喱盒子的蓋,為女兒預備吃飯中途的甜品。)
母:「真拿她沒法,每一樣事她都比人快……」(再滿足地低頭吃她的飯。)
同二十四餐,沒一餐不是在尖叫吵鬧下吃,這對夫婦以自己女兒成為眾人焦點而為傲、為滿足,旁人只好默然忍受每一頓飯都要在吵鬧中吃完。
我有一兒一女,又在教會作牧師多年,寫了三本有關教養下一代的書,且是多次再版,頗受歡迎,故對教養兒童一事,有一定了解。我若有機會,一定會這樣對這對夫婦說:「以你們的文化水平,經濟能力和教養兒童的方法,你們的囡囡有65%機會長大後會成為人類的負資產。」
甚麼是人類負資產?
即一個人因沒受操練,人的本質未能開發,他的成長卻要花費大地許多資源。但終其一生,未能對人類作出貢獻,以至他走完一生,埋單算賬時,就會發現他的一生花費大地的資源,遠越過他對人類作出的貢獻,這種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人類的負資產。
為甚麼說這對夫婦文化水平和經濟關係,加上不改善的教兒女方法,他們的女兒就會有65%機會成為人類負資產?
文化水平低:不明白玉不琢不成器之理,女兒已成為「公眾的鬧劇」(public nuisance),母親卻看成為「每一樣事都比人快一步」。
經濟差:女兒會出國留學的機會低,由環境給予的徹底改變機會也低。
父母教兒女的方法:父親是典型的小男人,他有許多要這樣,不要那樣的道理,但永遠不能貫徹執行,囡囡一聲尖叫命令,他就立刻低頭應命,女兒的「嬰孩全能感」(infantile omnipotence)會延續到她的青少年期,成為一個任性驕橫的人。假如她是一個美麗的女孩,身邊的朋友會遷就她,縱容她,但她的貌寢也是近代小孩不常見的,她的性格加上樣貌就會成為給人厭棄的人,故人間亦會為她完成「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過程。
2.一團都是奇怪人
一個上齒全部外露的女人,貌醜、八卦、說話潑辣。
兩個肥師奶,一個腳有毛病,走路一拐一拐的,但她最奇怪的地方是每說一句話,必以一串肥笑聲來作逗點:「這是一對鞋……嘿嘿嘿嘿嘿……」「那個菜好辣……嘿嘿嘿嘿……」「他的桃子賣得比較便宜……嘿嘿嘿嘿……」本來女人的笑聲是上帝給這個世界的禮物,有甚麼聲音比一串銀鈴的笑聲更怡人?但假如這串笑聲是毫無意義的,是每一句句子後面的逗點,而笑聲本身又肥又低音,活像一團肥豬肉給大力摔在上,肥肉在面左右顫動的情景,又有甚麼聲音比這樣的肥笑聲更叫人絕望?怎麼她一生從來沒有人告訴她不要用一串肥笑聲作句子的逗號嗎?
另一個比她更肥的,有一個十四歲孩子與她同行,她的孩子是一個很有潛質也很聰明的人。這兩個肥女人最叫人吃不消的,是那個囡囡每講一句話,她們就爭著為囡囡的尖叫話作注釋,後來不單注釋,還爭著為囡囡找出說話動機,和下一句可能會說的話,因此我們一團人整日充滿著的,都是一大堆低智能的噪音,把我也逼瘋了。
內子與我立志,永不再參加中國人的旅行團,因你永遠不能選擇你的遊伴。
3.上天堂後我的第一個禱告
喂,喂,喂,等一會,請別機械地反彈,控告我驕傲啦、自我中心啦、自以為義啦,一大堆的向我嘔吐一輪,我說得出上面一段話,難道我不能預想人一般的反應?我不單預想到了,還承認,還為了所承認的事實寫了一篇懺悔禱詞,名之曰:「上天堂後我的第一個禱告」。職業上要謙卑的人士大概想不到他上天堂後第一篇會跟上帝講的說話吧,因為江湖上要求於他的,他一不缺地從小就遵守了,那有需要在神面前懺悔的,就像那呆見耶穌的年青富有的官。
我承認甚麼?我承認自己驕傲,但可能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驕傲,它跟我的性格,及神學頗有關係。
這個在神面前的懺悔不是憑空杜撰,而是2000年7月24日至31日為慶祝內子榮休而去青島旅行,每日坐幾小時車,呆坐車中對著天空田野而心中作的禱告,把它記錄下來是7月31日凌晨一時半,腦中翻滾著這個問題,心中不斷掙扎,於是起床把它寫下來,地點是山東石家莊一旅店,叫做「華藥大廈」。
「嗨,好久,好久了,我尋著這個可以直接向清心吐意的機會,真是等得太久了。含忍了一生的,也是我一生的負累,別人會不假思索地說是驕傲,我看問題的根會深遠一點。那可能源出於對生命的一份執著,對所做的神學一種情深的擁護,這個根子深得我不想向一般人解釋,就像好多好多年前一個肥牧師在另一牧師慶祝榮休的晚宴上,當著眾牧師對我說:『我只對你說一件事,你就是衰在驕傲。』他是那樣肥,言語是那樣俚俗,他說我的驕傲是指我從來不出席牧師群的聚會;他哪裡會知道,我一生最害怕的,就是面對著這樣的牧師吃晚飯?
「親愛的上帝,知道我多麼喜愛的創造,欣賞在這世界上造成的每一人與物、事與情,在我服事癌病人的歲月,最貼心也是很長久的兩個同行者,他們都是來自低下階層,一個是泥水工人,另一個是計程車司機。去到菜場,跟我最好傾談的,一個是賣魚的少女,一個是賣菜的老婆婆,對著他們我也有一份釋然的喜樂,因此我相信性格上我不能接受低智低質的人,跟他們的文化和知識水平無關,而是與別些水平有關。
「為了明白是哪些低水平,我花了許多時間思考與求證,終於明白我性格上不能接受的低智低質的是那一種人── 那是一種在別的言行上已顯出是有過人之處,但可能因為父母溺愛,環境影響,或單純的自我放肆和任性,他始終不能走上一段操練的道路,讓自己被造的目的能體現,讓自己生命蘊藏的特質能因操練而可以發揮出來,結果他一直在自己被造的水平之下,愚蠢地過活,愚蠢地做人,是這一種特殊低質低智的人,最觸動我的神經,叫我對他有好不屑的拒絕。
「知道嗎?為了這種不屑的拒絕,我掙扎了一生,別人說我驕傲,我一直覺得不是這麼簡單,但年青時我又說不清是甚麼,是這一趟青島旅行,八天對著那一家四口,我才結果恍然而悟的。
那兩父女的對話,八日二十四餐,餐餐如是:
「爸爸不准這樣,再這樣爸爸就打打……」
「囡囡要嘛……哇!」尖叫……
爸爸立刻低著頭執行尖叫的命令,囡囡怎麼學得到甚麼是好的,是對的?她若不能從爸爸那處學到甚麼是客觀地對的,是好的,就一定以為自己要的,自己喜愛的就是好的,是對的,這個囡囡哪有機會去得到創造她的原旨?達到要她達到的水平,她的將來除了是一個低智低質的人,還有啥的可能?
「我的神學告訴我,創造人,造完就禁不住讚嘆,說:「好!」「甚好!」(創一25、31)就是人多次犯罪墮落了,仍堅持人的價值,因為我們是按著的形象造的(創九6)。假如我說,人是創造界的明珠,大概是不會反對的。
「但哪有一顆寶石明珠是不經打磨就可以光輝呈現的?不肯接受打磨,又好為人師,指指點點,他說的除了是空洞沒內容,又低智又低質的廢話外,還有啥的可能?上帝啊,我是對著這等蠢人蠢話,有著性格上激烈的抗拒。
「別人說我驕傲,為此我苦苦掙扎了一生,也因此負疚一生,但這個驕傲罪明顯地不是道德上的,而是神學上的,是因為在某個程度上我替不值,把人已經造得這樣美好,又把靈賜給人,人卻一直活得像頭豬一樣,又髒又蠢,我是不能強迫自己接受又髒又蠢的東西,為甚麼就是我的錯,人性格上不能接受又髒又蠢的東西,不是頂自然的事嗎?為甚麼我獨自受責?哪一個香港人或任何別國的人能接受大陸農材的廁所,我去過一些糞便堆滿洗手盆,糞便上有一堆蟲在蠕動的廁所,糞味太強烈了,把我的便意淹蓋,結果膀胱脹急,都怎樣也不能排出來,又蠢又髒的事不是會連我們的生理功能也扭曲嗎?心理上對蠢髒事有強烈的排斥為甚麼又有那麼沉重的內疚?
「我可以設想得到,一些說話愛不經大腦的人會這樣對我說:『低智低質的人不也是上帝所造的嗎?為甚麼不能愛他們?』親愛的主,法利賽人不是造的嗎?在聖殿兌換銀錢的人不也是造的嗎?我想連十架上另一出言不遜的強盜也是造的吧,他們不也是為摒棄?是甚麼時候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比先進成熟呢?
「但如開頭說過,我仍然為了排斥這又髒又蠢的人而負疚,因此才會凌晨一時半醒過來,寫此悔罪文。
「我不認為對又髒又蠢的人與事排拒是罪,但同樣地,我也不認為我的排拒的方式與程度不是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好多時候我排拒方法是太任性了,到了一個地步,已過了我的神學能解釋的,為此,它才可能是我負疚一生的真正原因。
「現在好了,我可以面對著,向坦認一切,求饒恕一切,因為的獨生子主耶穌基督,叫我罪擔得脫,內疚可以永遠消除,因為舊事已過,一切都更新了。」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Welcome
B. 玉不琢、不成器—— 與雕刻家走一回
要明白上帝造人的心意,其實一點不神祕,但其啟發性就好深遠,推動力也十分足夠。就讓我們設想與米蓋安哲羅一起走一回,他正要尋找一塊大石來雕刻大衛像。
1.選材
米蓋安哲羅想雕刻一個大衛像,這個念頭在他心中孕育多時,心中有了一切輪廓和細節,於是動身去選材,他會怎樣選?
隨便選?只要夠大就可以,抑或不管是甚麼質材、木頭或泥巴也沒問題?只要有八呎高四呎寬就可以?
當然不是了,怎麼可以不管甚麼質材?是木頭或泥巴怎麼可以經歷歷史的風雨?甚至不是任何岩石呢?有些石頭不能雕刻,因為太脆弱了,雕刀一下,會大塊的崩裂,這樣的石頭只可以全塊打碎,用來鋪馬路,米蓋安哲羅要的是一塊夠大又耐雕的石頭,不錯,他要的是一塊大的大理石,因為他要雕的是一件傑作,名垂千古。
你以為上帝造你,會少於、低於、賤於米蓋安哲羅創造大衛像?你以為米蓋安哲羅選的素材來雕大像,會比上帝為造你而選的材料更嚴格,所以你只是如統計數字一樣,不過是四千萬人中的一個單位,不是一個獨特的個人?不對呀,聖經不是說我們未出母胎祂就認識我們、覆庇我們(詩一三九13;賽四十九1)?既認識了,又愛我們如愛自己眼中的瞳人(申三十二10;箴七2)?米蓋安哲羅當然是大衛像未成形就認識它,但誰會相信米蓋安哲羅愛大衛像如愛自己眼中的瞳孔?如果有一天一個惡霸硬闖米蓋安哲羅的家,要脅他說:「你雕的大衛像?還是你的雙眼,二者只可以保存一樣,你選甚麼?」米蓋安哲羅豈不會說:「你要大衛像就拿去吧,但千萬別傷害我的眼睛。」
你可知?撒但也這樣要脅上帝,要奪去上帝所造也是所愛的人,與牠一起沉淪,那裡曉得上帝竟然用祂的獨生子耶穌來交換,叫上帝甘心拿自己的獨生愛子來交換的就是你,是一個真真實實,有血又有肉的你,不是千萬人中的一單位。能值得上帝用祂兒子的性命來交換的你,怎麼不會比米蓋安哲羅選的那塊石更珍貴。你必須一次過就永遠處理好這個問題,你不是任何的石頭,不是任何的素材,你甚至不是以量來取勝的素材,你是一塊可雕塑的奇珍異石,你必須用上一生的時間與上帝同工,叫祂創造你的原意可以落實。
你知遊中國的山水可以是一件很疲累又掃興的事,你若參加旅行團,那麼無論去到任何奇山異水,導遊都會帶你去看廟宇或寺觀,坦白說,中國的廟宇和寺觀,除了有些參天神木可以一看之外,那些建築及佛像都是水準低落之作,比日本的就低好多。尤以佛像為然,中國佛教徒一直以量取勝,佛像不是造得碩大無朋,如雲崗大佛,就是以數目繁多,看得你眼花繚亂,像濟南的千佛寺,或香港的萬佛寺。以大取勝,中國哪一個佛像比澳洲中部那塊艾爾斯岩更大?(我知道,中國人若比英國人更早佔領澳洲,中國佛教徒一定會走去那塊石頭雕個粗造不堪的臥佛,讓它千年暴曬於澳洲烈日之下)那麼若以巨大取勝,中國的佛像還不及澳洲那塊石來得更寶貴。要以數量取勝嗎?一千個?一萬個?那算甚麼呢!香港有近七百萬人啦,台灣也有二千多萬,誰還要多一萬個佛像?再說,這些千佛寺、萬佛寺,你千萬別走近去看,走近去看,沒有一個是精美的,都是潦草馬虎之作。
請記著,上帝造你,用的素材既非以數量取勝,也不是以體積取勝。乃是以素質取勝,千萬不要忘記了,基督教永遠不是以量取勝,而是以質作決定的。但你一定要用上一生,與上帝合作接受雕琢,才能至終完成你這個傑作。不然的話,你告訴我還有甚麼別的可能。
2.定意
米蓋安哲羅去找雕塑材料,他當然像所有雕刻家一樣,只有想找到好材料的心,卻沒有必然能找得到的把握,但他還是出去尋找了。
當然,為了大衛像而出去尋找素材是沒有白費的,他終於找到一塊合心意的大理石後,他把這塊石運回工場,開始的時候,他會做甚麼呢?他會凝視大石良久,大衛這個像慢慢不住在他心中完成,還在石頭中間出現了。大衛的眼睛朝向哪方面?鼻子向上翹多少?身體的姿勢怎樣?胸肌紋理應是怎樣,雙腳是怎樣擺放,全部一一呈現在這塊外人看來還是嶙峋的石頭上。
你以為上帝造你之先,有沒有一個定意希望你會變成甚麼模樣?當然祂把你造成有靈的活人不是一個石像,祂不能一生你下來,就完全擁有祂希望你會擁有的輪廓和內質,祂只能在你裡面注入一切需要演變成祂定意要你成為那種樣式的因子,然後又在聖經中教導你怎樣變成那個模樣,達到傑作這樣的水平,其他一切就真的要看你了。
但你可以放心的是,每一個藝術家出去尋找可雕塑之材,他都是只有要找到一塊好材料的心,事實上卻沒有一定的把握一定找得到的,惟獨上帝造你的時候,一開始祂就選到了最好的材料,又用祂自己的大能和智慧,把你創造成有靈的活人,是受造界的冠冕(The Crown of all creation),精妙得連祂自己看見了都讚歎連連,連聲叫好!(創一31)因此,你一生若不與上帝同工同行,就是否定上帝造你時好聲連連的讚歎!
3.第一期工程的雕塑:大刀闊斧的劈塑
米蓋安哲羅要塑造第一期工程,一定大刀大斧的劈塑,就說做大衛的頭,頭佔大石塊上方不到四分一位置,除了大刀大斧把不需要的石劈掉,還有甚麼可能?到了頭的位置,腳的位置,可以留下來的部位,更形纖細了,因此劈塑之刀愈加頻密,直到雛形呈現,才會開始第二階段的精雕細琢。
立志要接受雕琢,預備好自己能擔當重任的人,際遇豈不一樣?好多人立志要成為有用的人,哪裡曉得一開始就打擊連連,頭頭碰著黑。質素低的基督徒更會對自己說:「大概這不是上帝的旨意吧,不然為甚麼我一立志跟隨祂,就遇上天上打雷,地上刮風,連海上也狂濤怒吼!」他就走回頭了。他以為甚麼是跟隨主該有的際遇呢?一開始跟隨,就有一大隊新聞記者來採訪你?問你為甚麼會那麼英勇過人,甘心走這條受訓練的路?抑或基督徒會以為,一立志跟隨主,天上天軍就會起立而唱韓德爾的彌賽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地上呢?見證感恩大會,還是宣傳功夫做足:「座位有限,勢必轟動,購票從促」那一種?是不是這樣呢?
噢,親愛的,不會是這樣的,我們一立志要成為有用的人,撒但的攻擊就會立時臨到。我們一說要嚴肅地跟隨主,你以為撒但會起立為你鼓掌?你以為撒但多年攻擊人的經驗是徒然的?還記得亞伯拉罕嗎?他一立志要用信心跟隨主,離開自己的本土本族和父家,立刻就遇上饑荒,結果要與太太和一家逃命到埃及。我們又哪能心存僥幸?不,接受生命被雕琢就要預備一開始就要接受劈塑,你唯一安慰是,劈塑的每一刀都是巨大又痛苦,但你也會在最短的時間讓傑作呈現,讓偉大的輪廓從石頭中釋放出來。
4.第二期工程的雕塑:精工細琢
米蓋安哲羅大刀闊斧的把不需要的部分劈去,隱藏在大石裡面的大衛像被顯露出來了。不錯,大衛像已經漸具雛形,但這就算是一件曠世傑作嗎?不!凡看過真像的人都知道,差太遠了,真像非常仔細逼真,連手的血脈,腳的筋絡都一一呈現,略具雛型的怎麼可以叫做曠世傑作?
米蓋安哲羅做了第一步的劈塑之後,還有很長一段日子要做精工細琢的工夫,一件傑出的作品才能呈現。頭髮的曲卷,眼睛的深邃,鼻孔的挺拔,手臂的紋胳,每一部分都不能馬虎,因為後人能稱大衛像是曠世傑作,不是因為這塊高達4.34米的大理石是粗具人形,而是因為它纖毛畢現、栩栩如生面對著你,你好像面對著一個真實的人。
歷史上偉大的傑作,傳遞的信息豈不都是這樣,歷久如新皆因它本身是精緻入微,故能動人心弦。一個偉大的人物亦如此,無論你是屬於哪一代人,翻開他的傳記,你就好像面對一個真人,皆因此人的生命曾被精雕細琢。
人要成為一個有用、有貢獻又傑出的人豈不也是一樣?粗略的大刀闊斧,只能叫一個可能是有用、有貢獻又傑出的人略呈規模,真要成為有用,劈塑之後的精雕是少不了的。甚麼是人生的劈塑,甚麼是人生的精雕?為甚麼單有一兩個人生的打擊不能叫一個人變得有用?
人生的大打擊可以說是生命雕刻家在我們生命中的劈塑,就如生、老、病、死,或年青時代的失戀、失意,或失敗(生意或學業),那不錯是對人生一個大打擊,其中之一功能是可以叫人破執,不再沉迷,就如有些人談戀愛,或做生意,沉迷執著到旁人不能想象,對他所愛的人,或所戀的金錢,看得比天還大,其他一切都可以不顧不理,結果有人談戀愛或做生意攪到自己人不似人,鬼不似鬼。這個時候,假如有人走去他跟前,跟他談論天下的大道,人生的至理,你以為會有用嗎?不!他只看你為他人生中的唯一敵人,因為你跟他視為人生中唯一有價值的理想是相反的,是有害的。結果,這個懷著好意之人的勸告就完全不能發生果效了。
這時生命雕刻師不甘願那人執迷於一人一事,弄到自己人不人,鬼不鬼,來一個大刀闊斧的劈塑,那人也許是生意失敗了,愛人離去了,那人也從執迷中醒悟過來了,是一種被迫的破執。開始的時候,他可能怨天尤人,也可能跌落萬丈深淵,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但捱過了一段時間,他反而可以用一種較客觀,較抽離的角度來反省自己昔日的光景和今日的情況,他終於明白這一下劈塑,痛是痛入心脾了,但到底是對自己好的,為了一個人,一些錢,弄到自己完全沒有呼吸的空間,說甚麼也是不值得的。到底人生不在乎家道豐富,也不在乎一個愛人呀,為甚麼不醒一醒,看一看窗外遼闊的天空?
簡言之,一下劈塑,人破執了,醒悟了,他的自我與人性也較具輪廓地重現出來了。這就是雕刻師第一步的工作。這足夠了嗎?完全不夠,因失敗、失戀,或失意的經驗,只能叫他破執,卻未能叫他的經驗變得有用,要自己失敗的經驗變得有用,他還需要經過一輪精雕細塑;換言之,他要再一次面對自己那個痛入心脾的經驗,重新解釋,好叫自己失敗的經驗能成為其他人的警惕、鑑戒、借鏡。
這對中國人來說,特別不容易。我們容易認為失敗、失意、失戀(甚至是生病!)是不光彩的、是個人的,是要忘記或隱藏的,怎麼用來幫助別人?告訴別人我失戀嗎?我學業失敗?生意失敗?那不等於挖自己的瘡疤?在我昔日的傷口中擦鹽?
面對自己昔日的傷口可能是不容易的,甚至是痛苦的,問題只在我們願不願意為了別人能早日走出流淚谷而多受一點痛苦。
昔日與病魔爭戰,我曾這樣對撒但說:「如果我這患病的經驗能幫助一個人,我的痛苦會減一半,而且你也會輸了一半;假如我能幫助兩個人,你就完全輸掉;假如我能幫助第三個人,我就開始贏了你一半。」這方法非常之有效,它支持我不斷接觸有需要的人。
每一次接觸有需要的人,都不能把自己有關的經驗如上一次的傾倒出來,因眼前這個人是一個獨立又獨特的人。你要幫助眼前的人,便要再一次整理自己的經驗,找出可以鼓勵幫助他的地方。你愈多整理和再解釋自己的經驗,就是愈多一次接受雕刻師的精雕,慢慢你的輪廓就非常突出地顯示出來,你清楚地知道在與有需要的人之間自己的位置,你生命要走的方向,你的價值意識與優先次序也會慢慢變得具體、清晰。你算是完成了一次大打擊在你生命中應有的雕刻工夫了。
5.雕刀不止一把
哪有一個雕刻師只有一把雕刀呢?要完成一件傑作,雕刻師要用的雕刻刀真是需要好多好多把。假如石頭有靈,它會不會埋怨入心入肺的雕刻痛苦太多、太長?但要把一塊頑石變成一傑作,除了多方多時的雕刻,還有啥辦法?雕刻是一漫長的過程,卻不是一場魔術!
人也是如此。要使玉成器,人成才,當然沒有必然的模式,因此也沒有固定的雕刻程序與時間。但漫長的雕刻過程卻是必然的。他會接受的雕琢也一定會是多樣化:大器晚成就是這個意思啊;可惜人遭受雕琢時,多數是怨天尤人,苦苦掙扎。
今天人的時間觀不錯是濃縮密集了,人有的是一種密集的現在(intensive present),卻沒有遠期的目標,不要說遙遠的將來。人人都希望「朝種禾,晚割秧」。今天最暢銷的書籍大多數是騙人的,甚麼一天MBA、三日學會講英文、一星期成為散文家之類,現實有這樣的可能嗎?我看你買一打這樣的書,一本用來看,一本用來死背爛背,另外十本用來撕碎煎水喝,也沒有人可以一星期成為散文家,三天學會講英文,一天考取一個MBA吧,對不對?
你要成才,你先要有成材的遠期目標,然後調節現在的生活程序,把目標分成幾個可達到的階段,然後接受訓練,包括接受失敗的打擊;然後朝著目標,一步一步向前,直到你走到那裡為止。請問除此之外還有啥辦法?
我一生專注於文字工作,已有幾十年,若從我小學五年級假借哥哥的中學校名參加當時《中國學生週報》舉辦的全港公開徵文比賽獲獎起計(十一歲),至今剛剛投身文字工作已達四十五年,期間失敗工作自然無數,但文工這目標至今無悔無改。不單是我自己醉心於此,也常企圖說服人投身於此。近幾年間,我接觸到好多中晚年間事業有成的男女,他們走過的路漫長又成功,都想把他們的心路歷程記述下來。美國曾經有過一個調查(美國人是全世界最喜歡調查這玩意兒的民族,只要你找得著正確的渠道,你可以知道上星期全美國人吃菠菜多還是吃白菜多!)說美國成功人士下半生最想做的就是寫一本書,自傳也好,小說也好,他們就是想寫一本書。
有了這個認識,我四出鼓勵人寫書,其中有大學教授、大企業主管、有錢太太,和漂亮女士,成功的例子多還是失敗的例子多?當然是失敗的例子多,好多人就是只有一股強烈的出書慾望,卻沒有要為這一份成功預備要付出代價的意慾。其中當然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有些還成了今天某類型作家的代表人物,一想到那類型作品就一定想到他的作品。但記得當初鼓勵他執筆寫作時,他笑著拒絕,好像說「為甚麼拿這些來開玩笑」一樣!今天誰會說他的作品是一場玩笑?沒有這種作品才是一場玩笑!
現在寫這段文字是在北京一個朋友的家,她是一個又漂亮,又絕頂聰明,又是在一跨國大企業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主管;她也要寫書,昨天晚上我為她寫了一份「寫作操練」計劃書,當中包括分階的寫、讀、看三種操練,都是針對她現在文章的弱點來擬定的操練計劃。
她一生遭遇過好多大刀大斧的劈塑,她給我看她寫的日記,裡面清晰地留下一段一段深深的劈塑痕跡,但怎樣把這些斧痕經驗傳給別人?裡面包括一刀一刻的再雕琢,好除去雜質,好增加溝通的本錢。會不會有效?只要她願意接受操練,當中不折斷,她必定成功!近乎沒有失敗的可能,只要中間不折斷,不逃跑。
你也是一樣,要成功就要接受長時間,多樣化的雕刻,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劈塑。磨練你的人、事、和環境都會一大堆,接受這些雕塑會很不容易。你唯一的安慰是:一切磨練只是要把你的雜質拿走,卻不會把你生命的優質除掉;至終是要把上帝創造你的原意成就在你的生命,就如米蓋安哲羅對那四米多高的大理石,每一斧、每一刀,都只是為要把大石囚禁的大衛像釋放出來一樣。
6.雕塑的原則
以法蓮是一個未翻過的餅,因此至終以法蓮要被主人丟棄,因為未翻過的餅是一邊燒焦,一邊未熟,不能入口不能吃。那麼以法蓮因為沒有守烘餅的原則,就從來未成為一個可吃可充飢的餅,他就是一個從未進入有用期的餅。
這就如一個人,從來沒有遵守做有用人的原則,從來沒接受過雕琢的過程,他也從未曾進入有用期,他也是個要被主人丟棄的人。
一個人必須接受的雕塑的原則是甚麼?那自然也跟上帝造你的原旨是甚麼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但基本上一些做人原則是不可或缺的,你成事的力量、對人的悲憫、對公義,和平等不朽的堅持等等,這些都是你曾經相信,最近可能放鬆了的做人基本精神。你只需要找一段安靜的時間獨處內省,自然就知道應該怎樣行,不必事事求問。
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二人的問題同是出在這裡,他們忽略了天國有天國的原則和要求,你不能視而不見,故意忽略的。
天國的要求是甚麼?就是要我們捨己,「要以天國的事為念,這些一切就加給你們。」今天這個天國原則被基督徒廣泛尊重嗎?不見得。你試問神學院最後一年的畢業同學是怎樣找工場的?豈不是冷眼看哪一工場可以提供最好的待遇和福利,就待價而沽?
不說神學生,就說一般基督徒,每一個信徒都是大祭司,為的就是「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你問一百個今天在教會裡面被稱為熱心的信徒,問他過去一個月內,有幾分之幾的時間、金錢是獻給上帝的?你找到5%是把一半以上的時間、金錢獻給上帝嗎?獻20%吧,有5%嗎?10%又如何?把90%以上的時間金錢留給自己,「要以天國的事為念」又可以作怎樣有意義的解釋。你可以奇怪基督教的發展不如新興宗教的發達嗎?
反過來說,假如我們中間有一個基督徒,他把自己的一切全然擺上,只為主用、不為世用,你以為上帝可以讓這樣的人不經歷漫長的雕琢,成為一傑作,叫城中的人嘩然嗎?(參《你欠生命一份神蹟》,香港:2000,第四章)。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Welcome
C. 不肯接受雕琢又如何?
恭喜你,你會成為一個安逸但一無用處的人,你的生命會腐朽,你是一個生命完全無害亦無成(harmless)的人。
我且把其中生理和醫學原因告訴你,叫你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如何不能避免。
你知道,好逸惡勞是人之常情;既然人之常情,有這種生活習慣的人,為數一定極眾。事實上,這種人多得已成一個現象,引起科學家的好奇。他們問,為甚麼有那麼多人未老先衰,人在壯年之時,但體力與智力卻急走下坡。到底這樣的人群是怎樣形成的?多種科學家對這現象研究,他們得出的結論,今天已成為一般人的常識。科學家早年發現的社會現象,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司空見慣的,那就是大多數人都是可以不工作就不工作,可以臥就不會坐,可以坐就不站,可以站就不走,可以走就不跑,結果養成了人大多數都是好逸惡勞,胸無大志,貪圖安逸,終日無所事事,懶於用腦,四肢懈怠,飽於口福。
精神方面更糟糕。以香港來說,你會在地鐵、巴士、火車,和任何交通工具上,青少年手中拿著,口袋插著的,都是怪力亂神的漫畫。他或她們最高層次的深造讀物就是港式週刊,一種以「貧民窟心態」(ghetto mentality)為立場,以八卦為工業的出版物,你可以奇怪這些人言語無味,心無創意嗎?試設想一下,假如你是一個有素質的女孩子,遇上這樣的一個男孩子,你會做甚麼?你可以奇怪今天愈來愈多有素質但是標梅已過的女孩子嗎?其實不管是男是女,不肯接受雕琢,就是不成器的人,這些人在這一代會非常非常之多,下一代更加多,他們到底有些甚麼特質?
1.貪嘴過胖
人生沒有遠期目標的人,他一定不肯為將來而犧牲眼前的安舒生活,這些人多半重視眼前五官的享受,尤以貪食為著,天天眼離不開美食,心想的也是美食,他的時間金錢亦多花在口舌之樂,肚腹之慾,結果日子有功,日日攝取過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糖),但體力消耗幾乎降到零,熱量的收入大於支出,於是導致體內脂肪積聚,出現面龐過大,雙下巴、四條腿(上臂粗如人的大腿),小小的勞動如走短路,上幾級樓梯就氣喘吁吁,虛汗淋漓。
女人過了四十而又愈來愈接近更年期的,過分肥胖者(港人稱之肥師奶),成為好幾種癌症的高發族群。
2.智能降低
一個人人皆知的現象是,人的大腦功能愈用愈好,不用不好,正所謂用則進,廢則退是也;這是為甚麼今天好多人退休前仍身處高位,運籌帷幄,精明老練;一旦退休,終日閒散,他很快就顯出老態。有些不出兩年即出現老年痴呆的病徵。
誰想到終日無所事事以至提早出現老人痴呆症狀的,可以早到這樣早的年紀!
科學家的研究指出,人勤奮工作或不斷學習,可使大腦增加釋放腦啡等特殊生化物質,腦內的核糖核酸含量比普通人的平均水平高出10%至20%。它們能促進腦垂體分泌神經激素——多組成的新蛋白質分子。
這種蛋白質被人譽稱為「記憶分子」,對促進記憶和智力的發展,有著一定的關係。但反過來說,貪逸惡勞,沒有目的,不肯學習又不善動腦的人,由於大腦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腦啡及腦內的核糖核酸等活性物質水平降低,若長期如此,大腦功能便呈現漸進式的退化,變得思維與智能逐漸遲鈍,分析判斷能力降低,這種人有些共通點:對新世界愈來愈感到難招架,因此愈來愈眷戀自己的舊有世界,人的氣量狹少,對外界反應遲鈍,自己本身亦愈來愈懶散健忘。
3.免疫力下降
廣府人口頭禪形容的一個忙碌人的現象,引起研究員的注意。廣府人形容一個身處要職,日理萬機的人是「得閒死、唔得閒病」(「有空死、沒空病」),他們有一清晰目標在眼前,因此每日的工作都是異常繁忙緊湊,這種人患上城市流行性感冒的機會特別低。另一個投閒散置的人,終日無所事事,唯一關心的就是怎樣安排下一個娛樂節目,這些人會患上城市的流行性感冒的機會特別高,幾乎次次有分,永不落空。不同的研究員對這兩類做了好多研究,他們發現的結果在今天來說,已成了人一般的醫療常識了。
原來決定一個人會不會在城市一場流行性感冒中受感染,其中一個主要決定性因素是人的免疫系統是否運作正常。而人的免疫系統是怎樣保持運作正常的呢?與忙的人較少機會患上流行性感冒又有甚麼關係?
你猜對了,人體免疫功能動則盛,惰則衰。抗拒責任,貪逸惡勞的人不用說都是活動甚少的人,不久他的身體免疫功能就會降低;加上他閒著無事就求口腹之慾,很容易就體胖超重,容易患上高脂血症、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比癌症更難斷尾的城市病。
很多慢性病如消化性潰瘍、膽石瘤、心律失常,也多發生在逸多勞少的族群。四肢不動,懶散懈怠,一天到晚對著電視機的人,他的精力和體力(耐勞力)都會明顯走下坡,他抵禦疾病的能力也會相應下降,結果城市每一次有流行性感冒,幾乎逢爆發他必有分;就算城市沒有流行性感冒;這樣的人都會一天到晚投訴不是腰酸就是骨痛,其實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述說健康情況日差,不能再投閒置散,讓自己裡面的功能腐朽了。
4.負面情緒
一個對自己沒有要求,對人群沒有責任感的人,在心理上也常會陷於一種自我折磨的光景中,他會沉湎於不良情緒的負性體驗中。這種結果其實是有其社會因素可以追查的。
一個甘居平庸,迷戀輕閒,對自己沒有要求,對人沒有責任感的人,他一定是一個得過且過,事業上既無作為,任何身邊事自然會可避則避,這樣的人焉能不引起身邊人的不滿?家人、朋友、上司那能對他不反感,結果就非常容易使這些「閒人」產生惡性情緒,諸如憂鬱、沮喪、怨恨、煩惱、憤怒等。
這些負面情緒又會導致不良後果,容易加劇矛盾,獨處時又會自覺人微言輕,在社群中不受尊重,獨自一人時沒有成事力量。自覺人微言輕會進一步摧毀他僅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惰於事又難成事的,更進一步惡化他與同事和家人的關係,他很容易就會有一個結論,覺得自己生無可戀。有人走去輕生,有人迷戀宗教,但二者都不是出路。
5.未老先衰
我們城市有兩個現象,都應該叫人醒悟:有人老而不衰,他的思想同樣敏捷,成事力量一樣的旺盛;有人未老先衰,還在盛壯之年,心境同樣衰退蒼老,為甚麼會這樣?
今天研究員已找出大量事實,證明人的健康有賴於心理上的狀態。好多忙碌的城市人一直羨慕移民人士的休閒,或退休後的生活,但今天移民人士最普遍的投訴就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悶得他自覺在那裡發霉。退休人士若是退下即休,那麼離萬事皆休的階段不遠矣,一退休就又甚麼事都不再做的人,兩年內他的體力與面容就急劇退化,是任何身邊的人都可以看出來的。相反地,移民到外國,不一定要求可以找到昔日同類型的工作,但仍然找一份有要求,有貢獻的工作,他的移民生涯才會仍然充實和有意義;同樣地,退休人士退下來之後,參加社團的義工,仍然可以幫助別人,每日有所事,有所成,他一定是快樂如昔,又健康依然的。
今天研究員已為我們找出造成上述現象的背後原因,原來人的健康有賴於心理上的平衡,而心理上的平衡,又有賴於神經系統保持一定的緊張,不是完全的放鬆,終日無所事事。過逸少勞對中年人的破壞力尤大,他會急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低降,造成未老先衰。對年青人破壞力也成了近期研究的重點。原來一個年青人終日遊手好閒,同樣會對外界的改變不敏感,只會關心自己的感受,終日只關心自己的感受,結果他心理(排外而自我中心)和生理(耐勞力急降)都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究其機理,乃因劣性心理影響內分泌功能,而內分泌功能又會反過來增加人的負面情緒,造成惡性循環,進而殃及體內一系列的代謝過程,貽害身心靈,這就是未老先衰的成因了。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Welcome
IV.結論
上帝造萬物,都有它的用處,進入有用期,就是他的成熟期。除了人之外,進入及踏出有用期都是自然的過程;惟獨人,祂給予自由意志,人濫用他的自由意志,選擇以自己為中心,貪逸惡勞,或以為香港流行文化一種墮落的口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天公地道的,哪裡曉得這樣的人很快就會自吃苦果。這樣的人就是從來沒有機會進入成熟期,他一生從來沒有進入過有效的服事期,很快就夭折,屬於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人,徒叫認識他的人悲傷。
要進入有效期,人不能聽其自然,墮落的人性的確是愛以自己為中心,好逸惡勞,得過且過,結果成為人類的負資產。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小的時候父母要給予適當又有效的管教,不能驕縱;長大了,自己要立下目標,接受教育,設下目標,甘心受操練,得訓練,像一磈石頭在藝術家的手中,又像一顆寶石在工匠的雕琢下,那麼被石頭拘禁的傑作,被石遮蓋的寶石一定會被釋放出來,人生成為一場叫人嘩然的煙花。
那就是上帝造你的目的。
V.喻道材料
本篇道材的喻道材料已加插於上文,例如:1. 青島之旅團友的行為表現 (III. A1, A2);2. 米蓋安哲羅雕塑大衛像的原則 (III. B1-6) 等。
使用建議
本篇道材的篇幅較長,講員可按需要選擇使用;亦可適用於父母親主日,於教養兒女之方法上給予提示;亦適合用於青少年聚會中,作提醒信徒之用。
未到期就給摘下來的悲哀: Welcom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