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羅馬書十二章3-8節
從教會看凡信徒皆祭司
我們說:「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同有做祭司的責任和權利,目的是要「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這個道理十分顯而易見,因為都是聖經的明言,既不需複雜的釋經,也不用寓意式,或靈意式,或任何古怪方式的解經才能明白,已經清楚明瞭地寫在聖經上了。
有些人卻覺得很難接受,硬要避重就輕地說平信徒與神職人員是有不同的身分、不同的權利。我覺得十分奇怪,這麼簡單直接的真理都可以曲解的嗎?是因為私利,所以我們不願與信徒平權嗎?抑或出於別的原因?
從教會看凡信徒皆祭司: Service
大綱
I.釋題
II.經文
羅馬書十二章3-8節
III.經文脈絡與解釋
A.經文脈絡
B.經文解釋
IV.教義引申與現代意義
A.相交團契
1.信徒之本
2.信徒群體
3.相交為事奉
4.事奉的希望
B.彼此相屬
1.身分
2.服事
C.末世盼望
1.教會誰屬?
2.祂仍掌管
3.當作的事
V.結論
VI.喻道材料
1.火車軌上的奇蹟
2.信徒互助的影響力
從教會看凡信徒皆祭司: Welcome
I. 釋題
我們說:「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同有做祭司的責任和權利,目的是要「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這個道理十分顯而易見,因為都是聖經的明言,既不需複雜的釋經,也不用寓意式,或靈意式,或任何古怪方式的解經才能明白,已經清楚明瞭地寫在聖經上了。
有些人卻覺得很難接受,硬要避重就輕地說平信徒與神職人員是有不同的身分、不同的權利。我覺得十分奇怪,這麼簡單直接的真理都可以曲解的嗎?是因為私利,所以我們不願與信徒平權嗎?抑或出於別的原因?
有一隊小童軍到郊外露營,走到一段被荒棄的火車軌,他們一個一個的想在路軌上走,但不到一刻就因不能維持平衡而跌下來。這時有一對感情很好的兄弟交頭接耳一會,就對同伴說:「信不信我們兄弟倆可以走一段很長的路軌都不會掉下來?」沒有人相信他們,有人還要跟他們打賭。只見兄弟倆二話不說,就各自踏上兩邊的路軌,然後手牽手,互相平衡,互相配搭地走起來了。他們果然沒有掉下來──教會「彼此配搭,互為肢體」的真理何嘗不是如此?
上帝只有一個永恆的計劃,就是藉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救贖來建立教會;故此反過來說,這計劃便成了整個創造的核心了,祂要動員每一個被祂救贖的人來參與這計劃,給他們以「君尊祭司」的信分,納他們入「聖潔國度」,作「屬神的子民」,好叫他們能「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這份工作可真是尊貴啊,要怎樣才能作得成,以至不辱主命?是像時下的英雄文化那樣,由一人登高呼喚,然後帶領萬千群眾去得那未得之地?在上帝永恆計劃面前誰是英雄,又誰不是呢?明顯地,計劃太尊貴,也太龐大了,我們需要的不是獨領風騷的一個英雄,而是整個被召的群體形成一個大能的群體,對著整個創造與整個歷史作英雄。一個人面對這樣的目標是絕對力有不逮的,當我們與整體弟兄姊妹相連在一起,發揮出被召的作用,成為祭司,我們就能做得到,這就是「彼此配搭,互為肢體」的道理。
這個道理容易明白嗎?容易實踐嗎?
說起來真叫人沮喪,我們中國人是先天不足、後天又失調的人,在互相配搭的事情上特別困難。有人說中國人的本性是,無論何時何地為了甚麼事情。只要有兩個中國人走在一起,就會有三個意見,結果是不歡而散!
簡言之:「配搭真理人人讚,通力合作實難行」。時間愈久愈如此,責任愈大愈獨權。
中國人有這種性格、中國信徒見之於教會群集就更如是。為甚麼會如此?我想一個較顯淺的原因是:我們的道德感強,做成排他性大,加上沒有尊重別人的後天教育,造成彼此不能接納與欣賞,自己又希望能在最快的時候可以冒出頭來,被人接納,被人欣賞,結果就出現了種種的磨擦,消耗教會的實力了。
此時此地學習配搭的真理實在急不容緩,因為它本來就是屬於「基督身體」(Corpus Christi)的真理,教會能否有健全的發展,全繫於此。
II. 經文
羅馬書十二章3-8節
3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4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5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6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7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8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基督身體」的真理是保羅神學的其中一支柱,主要是記載在羅馬書(十二章)、哥林多後書(十二章),及以弗所書(四章),但論到身體各有功用,肢體彼此配搭,羅馬書十二章就提供一個很完整的教導。
III. 經文脈絡與解釋
A. 經文脈絡
羅馬書十二章1-2節太著名了,無人不曉。保羅勸勉人要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意思就是不再效法這個世界,乃要活得合乎神的旨意,對祂的喜悅,這就是祭司的生命。
但所有信徒都是祭司,所有祭司都擠在一個地方,怎麼辦呢?我們的目的又是甚麼?身分是甚麼?彼此的關係又怎麼樣?可有甚麼共同的遠景?這就是羅十二章3-8節要解釋了,讓我們看其中的第4-5節: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這裡提及兩種互動的關係:1.我們同屬一個身體,因此是有一種不可動搖的同一感(solidarity);2.我們是互為肢體,因此是我有分於你,你有分於我。這二者加起來,就是一種互相緊扣、彼此相屬的聯繫關係。
這跟時下文化的人際關係真是南轅北轍啊!我們說人人都是可被代替的,可被棄置的(disposable),因此誰都可以沒有誰,仍能快樂地活下去。真的是那樣瀟灑,那樣不在乎?你在我生命上真的是那樣無關重要?我在你的前路真的是有沒有都無關重要?保羅並不這樣看,因為我們互為肢體,同屬一個身體,我沒有你,或你沒有我,身體就像經過斷肢手術一樣,既痛苦又會運作不靈──當教會出現結黨紛爭,弟兄姊妹豈不同感痛苦與運作不靈?誰可以沒有誰仍能幸福愉快呢?
B. 經文解釋
彼此既有這樣緊密互屬的關係,保羅認為要怎樣活才能把這關係活出來呢?整段羅馬書十二章3-8節就是要教導這方面的真理,它一共包括四方面:
1.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3節上)
2.按所具之恩賜看得合乎中道(3節下)
3.我們同屬一個身體,故互為肢體(4-5節)
4.恩賜是要來互相配搭,好發揮最大的功效(6-8節)
怎樣配搭呢?在6-8節,保羅提到三方面,都是具體、可行又有效的。
1.我們各有不同恩賜,共七種,都是具體又有價值的,由說預言(看似最屬靈),到賙濟窮人(社會工作?)。
2.但都要全心去作,就會有果效。
3.同為有價值,不能說賙濟窮人就比說預言為低,或較屬世!
我們會覺得奮興家比社工屬靈嗎?覺得佈道家比主日學老師更有地位?我們就算錯認了主的標準,用世俗的眼光來評估屬靈的事物了。
從教會看凡信徒皆祭司: Welcome
IV. 教義引申與現代意義
保羅並不是個只滿足於理論的神學家,他非常看重理論的實踐。就現代意義而言,保羅若活於今天,我們的神學家很可能不會認他是同行的人,因為他太重視實踐,太著緊教會了。他認為由基督身體的真理,必須引發到三個與教會的身分和運作有關的範圍才是對的,它們分別為:
A. 相交團契
B. 彼此相屬
C. 末世盼望
A. 團契相交
1. 信徒之本
信徒的基本存在形式,就是「在基督裡」的存在;離開了基督,就如人離開了空氣,不能再存活下去了。人在基督裡,基督便藉著聖靈,也住在人裡面,這人便是一個又真又活的基督徒;正如人在空氣中,空氣又進入人的身體內,他就是又真又活的人一樣。
一個又真又活的基督徒有甚麼特點呢?按保羅說,他是一個「在基督裡」的人(弗一1);又因為我們是在基督裡,所以我們都是同歸於一(弗一10),這是所有信徒的基本。是因為我們已經在基督裡同歸於一,我們能彼此相交,一同分擔使命,一同明白恩召的指望(弗一18)。
2. 信徒群體
教會就是以基督為首的信徒群體,無論地上的領袖有多出色,我們不要忘記,教會的標記永遠不是個人,而是群體,此乃聖靈居衷的條件:「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住。」(約十四16)
聖靈居衷是教會之所以成為教會,而不是成為任何其他社會團體的原因,亦是她能繼續維持下去的主要動力。所以教會若分裂了,聖靈就很難在她們中間行事。為此,保羅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的身分:「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
3. 相交為事奉
信徒的總體並不等於教會,因為叫教會成為教會者是聖靈,而聖靈居衷的主要目的,不是叫人得嚐另類感受,乃是為成就基督救贖之功(約十四16、26)。這真是與我們的設想大相徑庭。許多人要求聖靈充滿,是要求自己被聖靈充滿,好叫自己覺得不與群倫,或有一種超然的、不尋常的感覺。但耶穌論到差遣聖靈,以及聖靈來要成就的事,都是關乎一個群體,及這群體要成就的事,不是個人的感受與野心。
4. 事奉的希望
信仰群體既非僅是人的群集,它就不應只有社會性,它的屬靈特質是無論為了任何原因都不應失掉的。
教會既是為了基督的緣故而存在,基督的生與死就成了教會繼續能存在於「在基督裡」的途徑。基督的死成了我們的死,叫我們不再為自己、為老我、為世界而死,我們就再沒有理由不死,不管是傳統,是教制,或自我的權利,都要與基督同死。
這個同死的決定,是叫我們能與基督同活的機會,是為著祂的國和祂的義而活,這就是我們的末世指望(參第三大段)。這樣說來,我們事奉的真目標不是當下的數點數目,你有幾多人決志,或有幾多事工,好像這是我們的事業。我們的目標是擴展祂的國度、榮耀祂的名字,這才是祂救贖的目標;亦惟有這樣的事奉才能具有末日的盼望。
所以我們說,教會是為復活之基督而設立的相交團契。
B. 彼此相屬
相交是為事奉,事奉必然是一起事奉,共同發揮「身體雖只有一個,肢體卻各有功用」,和「肢體雖多,卻是同聯於一元首」的真理(參弗四4-16)。這個真理共有兩方面是需要學習的,那就是我們的身分和服事。
1. 身分
保羅特重的身體真理不僅記於以弗所書,羅馬書和哥林多前後書都有論及。他指出所有基督徒都是同屬一個身體,這個身體又是同歸於一個元首,這是「一主」的意思。只有當信徒都服於一個元首的帶領下,他的運作才會有效及圓滑。
我們若只有一個元首,信徒與信徒之間就同是為肢體,不存在首一種人比別一種人高級或強壯。但一個團體總需有人冒出來作領袖才成呀,這正是為甚麼主耶穌要說出「誰願為首,當作僕人」的道理(太二十20-28),耶穌特別提到屬主的群體不要學俗世的群體:「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25-26節)我們若真是彼此為肢體,誰又會立右手作左手的主管,專門管治左手?
2. 服事
當肢體都健全,它們就一同發揮作用,為著同一個身體工作,這就叫做「服事」。
當一個肢體軟弱,其他肢體便立刻服事他,使他盡早康復過來,好再一同服事,這就稱為「愛」,是一種連不信的人都認出是與別不同的愛。
主後二世紀希臘有一個名作家,叫路西安(Lucian, 120-200)看見基督徒彼此相愛、互相幫助,便大為詫異,說:「真是不可置信,你看那宗教(指基督教)的人是多麼熱心,彼此幫助,有人缺乏,別的人就毫無保留地走去幫忙;他們的主(耶穌)把一個思想放在他們的頭腦內,就是告訴他們,他們彼此是兄弟。」
當然,服事的對象不僅是信了主的弟兄姊妹,同樣重要的是社會上無助的人,正如主耶穌不僅倒水洗門徒的腳,祂也常主動去到患病的人當中服事他們。歷史滿了這樣的見證:一個國家或一個部落,他們對基督教發生好感,是因為在他們落在患難的時候(天災如地震,人禍如戰爭),基督徒是一群一群走去幫助他們的。
C. 末世群體
教會既為基督的身體,她就是一個末世的群體(eschatological community),因為基督就是來到歷史的末世者(The Eschatos)。
現代人錯解末世,以為其中心在災難與毀滅;不,末世的中心是救贖與重建。
1. 教會誰屬?
接近末世,我們就知道主要再回來,屬主的人都要向祂交帳,我們又豈能像那兇惡園戶,把園主的僕人迫害甚至殺害(太二十一33-41)?今天教會內許多紛爭,不都是因為以為自己曾為教會盡上許多力,所以教會應該屬於他,因此要聽命於他?教會怎可以是屬於人呢?基督教創造論的一個重要真理是:創造權與所屬權是分不開的,只有創造者能宣稱擁有所屬權,教會是主用重價買贖過來的,因此有而且只有是屬於耶穌基督。
可惜的是,我們大多數會認同「教會屬主」的道理,但在開教會高層行政會議時,就不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常給人這樣的感覺──以為教會是屬某一位領袖,或一位有勢力的長執。掌實權的人也許不一定是嗜權弄權,但他總有一錯覺,以為權力絕不可下放,一放就亂,一亂就死。
我們若以基督為元首,就不會怕放權、怕亂,因為基督仍為元首!
2. 祂仍掌權
作為元首,基督一定為每一代興起屬祂的領袖來帶領教會。我們這一代也許盛產領袖,以致我們對領袖有許多迷信,包括不信主能興起比我們這一代更偉大的領袖,這是錯誤的。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祂既然能為這一代興起為祂重用的領袖,祂再來的前夕就一定會興起更偉大的領袖。
再者,作為元首,基督一定為下一代賜下更豐富又有力的恩賜,因為現今正是祂再來的前夕啊!需要服事的地方一定更多,面對的挑戰一定更艱巨,因此恩賜亦一定會多元及更有力了。
為甚麼我們不敢放手、放權?當眾弟兄姊妹一齊起來,成為祭司,成為主僕,這個隊伍就算是無可限量了。
3. 當作的事
作為一個末世群體,我們有三件事是不應稍離的:
a.時勢一定會愈來愈黑暗混亂,但眾肢體若能聯成一陣線,我們就不會到勢孤力薄。
b.做那必要成就的事,那就是祂的國和祂的義,個人的種種反而不是那麼重要了。
c.等待黎明,迎接那必要來的。一個人嗎?不是的,是整個身體──所有的信徒祭司。
V. 結論
用以弗所書四章11-16節作結束是十分合適的:
11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12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14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15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6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也許在讀完第11節未讀12節之前,我們可以加上一句:「還有機構總幹事、文員、校長、教師、堂役、行政主任、信差、經理」,都是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目的就是建立基督的身體,等待主的再臨。
故此反過來說,只要我們不忘記主即再來,就不得不喚醒所有信徒起來,同作祭司,共負使命。非如此我們實在無辦法敢於面對主的再來。
從教會看凡信徒皆祭司: Welcome
VI. 喻道材料
本篇道材的喻道材料已加插於「I.釋題」和「IV.現代意義」中,計有:
1. 火車軌上的奇蹟:參「I.」第三段;
2. 信徒互助的影響力:參「IV.B2」第三段。
從教會看凡信徒皆祭司: Welcom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