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以賽亞書六8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
這段經文是差傳聚會最喜歡用的經文,但對其背景則可能不大了了。我們喜歡用、喜歡講,又喜歡聽,但不大喜歡行。為何有些經文我們喜歡用、喜歡講、喜歡聽,但卻不喜歡行?甚麼原因促使第一位聽者──以賽亞──聽了之後,又能夠行出來?而我們卻只喜歡聽,不喜歡行呢?是否因著背景、條件不同,抑或生命的元素有異,導致我們有兩種的表現?讓我們先明白以賽亞所處的時代。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 Service
大綱
I.釋題
1.導言
2.以賽亞所處的時代
II.經文
以賽亞書六8
III.背景與經文脈絡
A.背景
B.經文脈絡
IV.釋經與現代意義
誰不能被神呼召和差遣?
1.不懂自己活在甚麼時代的人
2.看不見萬軍之耶和華的人
3.不認識神是聖潔的人
4.未在耶和華會中有份的人
V.結論
IV.喻道材料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 Welcome
I. 導言
這段經文是差傳聚會最喜歡用的經文,但對其背景則可能不大了了。我們喜歡用、喜歡講,又喜歡聽,但不大喜歡行。為何有些經文我們喜歡用、喜歡講、喜歡聽,但卻不喜歡行?甚麼原因促使第一位聽者──以賽亞──聽了之後,又能夠行出來?而我們卻只喜歡聽,不喜歡行呢?是否因著背景、條件不同,抑或生命的元素有異,導致我們有兩種的表現?讓我們先明白以賽亞所處的時代。
2.以賽亞所處的時代
以賽亞所處的時代,跟他一生從事宣教的工作是息息相關的。他有頗高的社會地位,常有機會進到王前說話。約坦在位的時候,還是猶大國的史官,故也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他事奉的時期始於烏西雅王在位末年,歷南國猶大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四王,忠勤事奉約六十年。此際正值國家多難時刻,北國以色列將亡於亞述,猶大苟延殘喘。以賽亞在蒙召作先知事奉後,看此情景,就急切力挽狂瀾 ,不止忠實記錄王族事蹟,還在君王前面有話直說,勸戒他們。在這樣的時代之下,以賽亞凡聽見神的話後,就必定行出來,因為他知道及有別的出路可解危困。他與現代人不同的是,沒有太多顧慮,對事實執意,不像我們只喜歡聽神的話,而不喜歡行神的話。
即使在卸職之後,看到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以賽亞仍挺身而出,警誡勸諫,以致得罪瑪拿西,按傳統說,他最終被塞入一棵空心樹內,活活被鋸死。有人認為希伯來書十一章三十七節所提及,那位為信心被鋸鋸死的殉道者就是以賽亞。由於缺乏理據,我們不能肯定這說法是對是錯,但能肯定的是,以賽亞是一位寧死不屈,忠心率直,有話直說的人。除非是以賽亞不聽不聞,否則在聽聞後,他必做出決定,以行動回應上帝的話。他不會因自己的利害關係,作其他考慮。他不賣情面,不畏強權,愛國愛民,也是對神認真之極。他那種忠於神的話,不會諂媚奉承,更不會賣任何人的帳,這種事奉態度,使他不受群眾歡迎。概括來說,以賽亞就是一位真於上帝,真於真理,真於人民,真於自己的人。由於這個「真」,教以賽亞無法逃避呼召。反之,如果我們不是一個真誠的人,我們就會在聽見神的話時,為自己找許多藉口,終致上帝無法呼召 、差派我們。
Ⅱ. 經文
以賽亞書六8
我又聽見主的聽音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Ⅲ. 背景與經文脈絡
A. 背景
北國十支派的以色列國運已盡,經過了八朝十九君的行惡,她正面臨亞述暴君提革拉毘列色二世的垂涎,決定聯合巴勒斯坦和亞蘭,在敘利亞京城設立領導中心。但猶大國不肯加盟,於是亞蘭與以色列便聯手攻打猶大,以對付亞哈斯。亞哈斯自忖不敵,求助於亞述。亞述樂於幫忙,出兵打敗亞蘭和以色列,但猶大亦因而淪為亞述的附庸國。
在西拿基立接續作亞述王的期間,亞述再度出兵攻打猶大,猶大王希西家本想與埃及聯盟而擺脫亞述,那知在危亡之秋,埃及沒有及時救援,結果猶大大敗,再作亞述附庸,且要付更大的貢款(王下十八13-16)。
當時希西家仍沒切斷與埃及的關係,西拿基立又兵臨城下,他派重兵割斷埃及和猶大的聯絡線,只派小量兵去恐嚇猶大,指望一併攻下耶路撒冷(賽三十六,三十七章)。這時希西家飽嘗不聽以賽亞之苦,終於醒悟,不靠埃及而單倚靠神,神為他們行大事,使大災臨到亞述軍隊(賽三十七33-38)亞述軍元氣大傷,猶大便能享受片刻的太平。
希西家一生至終是明白了一個信息:即使是治國的事,聽從耶和華是絕對重要的。以賽亞一生也只是做了一件事,讓全地的人都聽耶和華的話,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沒有分別。
B. 經文脈絡
以賽亞書第六章是很特別的一章,它是一篇傳記式的講話,是先知記述他看見的異象。這異象不是關於他國家,而是關於神自己:「因我眼見大君王──萬君之耶和華」(賽六5)。以賽亞因為看見了耶和華是萬國之大君王,他才能欣然赴約,作祂的僕人。
以賽亞書六章1-6節,讓我們看到了以賽亞蒙召的全景。首先,神榮耀之異象臨到了以賽亞,然後神給他一個確信(六6-7),後來才是神的差遣(六8—10)。到底以賽亞的蒙召是憑著甚麼而來?不是因著一個宗教集會,不是因著一個佈道會或差傳會的獻心會,而是憑著一個事實、一種需要:以賽亞書第一章至第五章就是那個事實,那個需要,亦即是以賽亞蒙召的背景。
問題來了。以賽亞的蒙召經歷為行不放在全書的開頭,成為全書的導言,像耶利米書和以西結書那裡,為何以賽亞書要把蒙召放在第六章?
一個最直接的解釋,乃是作者視一至五章為第六章的背景,叫我們明白甚麼叫做「嘴唇不潔的民」(賽六5)。以賽亞要告訴我們,他是在一個充滿貪念、狂亂、酗酒、不義,和淫亂的地方做傳道,正因為處的時代和社會是那樣不堪,叫他聽到神呼召就更責無旁貸,這是他能回應上神呼召的主因。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 Welcome
IV. 釋經與現代意義
誰不能被神呼召和差遣?
1. 不懂自己活在甚麼時代的人
以賽亞看見異象的反應是:「禍哉……我是嘴唇不潔的人……」為何他會如此說呢?其實以賽亞書裡有一連串「禍哉、禍哉」的詞句。譬如賽五8,十1 。為何神要透過以賽亞向南國首都耶路撒冷發出「禍哉」的警告?那是因為神的子民行惡敗壞、活在罪惡深淵之中,甚至連窮人僅有的東西也搶奪。以賽亞深知他身處在人悖逆了神的黑暗時代,更認識到罪的可怕,所以當神呼召他時,他無可迴避。反過來說,怎樣的人是神不能呼召和差遣的呢?就是那些不懂自己活在甚麼時代的人。他們一生汲汲營營,看不到整個社會的實況,遠離上帝。如果今天你能從閱報中看到神如何因著人的背叛而傷痛,你就是那位無法抗拒神呼召和差遣的人了!
2. 看不見萬軍之耶和華的人
以賽亞書整卷書的中心思想,記載在以賽亞書六章5節:以賽亞說,因我眼見大君王。這位大君王是指萬軍之耶和華,是權力最終的歸宿,這一切使以賽亞不能對神的蒙召說不。以賽亞終其一生離不開這個異象。你以為列國可以背叛耶和華嗎?耶和華坐著為王。你以為人可以密謀將祂推翻嗎?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神的大能是以賽亞無法抗拒的。我們所相信的神到底是位怎樣的神?這決定了我們如何去回應神的呼聲。以賽亞所託付終生的那位神,不只是那位掌管我們事業和因緣的神,而是那位萬國萬軍之耶和華。於是看見神的偉大,也就能卑躬屈膝,看見自己的微不足道,他就是能回應神呼召的人。
3. 不認識神是聖潔的人
以賽亞對神有一個很獨特的認識。這是我們讀以賽亞書時不應忽略的──以賽亞書六章6節說:「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這天使用炭來潔淨以賽亞,因為神是聖潔的。「聖潔的神」這字眼也經常在這卷書出現,說耶和華是一位聖潔的君王,是以色列的聖者等等。以賽亞初見神的異象,神是大有聖潔的,祂帶著榮耀坐在寶座上,這異象使他一生的使命生色。他曾看見神是「以色列的聖者」,這是他永遠不忘的。他從神聖潔的身上認識自己的污穢,嘴唇不潔。這一種認識使他無可推卸神的呼召,而終生努力不懈地做先知事奉。反過來說,甚麼使我們對神的呼召和差遣說不?那就是我們對神的聖潔從來不認識。我們不知道神的聖潔即是一種可毀滅的審判,又可以是一種救贖的恩典。
4. 未在耶和華會中有份的人
最後,甚麼人對神的呼召和差遣視若無睹呢?以賽亞之所以能以行為回應神的呼召差派,是因為他見過「幕後的真相」,這「幕後的真相」是在天上而不是地上的。他看到撒拉弗向他展示,他也看到坐在寶座上的耶和華。他有份於耶和華的會中,像耶利米所指的,就是有份參與耶和華天國的會議。耶利米曾責備一些先知:「你們從來沒花時間出席天上的會議。然而,你們卻敢在地上四處奔跑,告訴人說你們看見異象和異夢」。你不肯花時間在耶和華的內部會議,試問你如何告訴人上帝的信息?同樣地,約伯能忍受苦難,是因為看見異象:耶和華和撒但之間的對話(約伯記一6─12,二1—6)。在亞哈時代,先知米該雅為何能對亞哈發出嚴厲的責備,因為他在神的會中,聽見神如何懲罰亞哈。而保羅也有同樣的經歷,看見一個人被神提到三重天,聽見隱密的言語,是人不能述說的,保羅就有了一份天上會議的參與。另一位就是使徒約翰,他在晚年被放逐到拔摩海島,此島非常荒蕪,連遮蔽之處都沒有,是一片受詛咒之地。約翰在島上日曬雨淋,苦不堪言,可是他卻看見神寶座的異象,而拔摩海島也成了萬世萬代基督徒所嚮往欲到之地。因為有一位在那裡看到了天上的幕後真相。
聖經說,到了末期,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見異夢。我們這一代人又會否如此?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裡,仍存有異象嗎?在我們基督徒的生活裡,我們可有等待追求從上而來的屬靈事物?還是我們老早已在知識經驗世界裡,鋪天蓋地編織好了種種逃避的借口,成為逃避神的一個避風港、一個防空洞,以致神都無法進入?一位有份於異象的人,是一位有份於神的會議的人,他是不能抗拒神的呼召和差遣的。因此,無份於神的異象和神的會議的人,他不可能對神的呼召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在1800年代末期美國大學生普遍有一股傳福音的熱誠,他們動員起來,要求神復興教會,他們禱告說;「我們要在本世紀把福音傳遍世界各地! 」可是幾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許多人都對他們所處的世界諸多不滿。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Arnold Toynbee)卻說:「不要申訴說你的世界有多困難,我們那一代不單只經歷兩次世界大戰,還經歷了兩個時代:即狄更斯所描寫的悲慘世界和工業革命之後的富裕世界。」另一歷史學家則說;「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最大的改變不是那兩次世界大戰,而是福音的廣傳;福音將世界重新劃分,把人的視野重新釐定。獵頭族改邪歸正成為宣教士,販賣奴隸的商人成為偉大的基督教聖詩作者……。這都是福音改變了人的文化和價值,福音也為我們的國界重新定位。」
我們今日是否會除了追求高薪,就沒了其他的人生目標?活在這樣年代,當提起福音和宣教工作時,每個人都會義不容辭地參與嗎?抑或會說等到閑暇時間,等到「解決兩餐」之後,才在宣教的事工上有份?那麼,是誰不能聽到呼召?就是那些看自己的三餐溫飽比上帝的國都重要的人。那是你嗎?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 Welcome
V. 結論
誰是不能被上帝呼召、差遣的人?總的來說,就是那些看不見上帝的國,看不見上帝的寶座的人。聖經裡告訴我們沒有異象,人就會放肆、滅亡。因此,筆者(楊牧谷)很想跟你分享我事奉的機構──更新資源中心所做的一切,就是我們看見聽見異象後的一個具體行動,因為我們看見了無邊無際的國度。我們為一群主的僕人編寫每個主日的講章,我們努力並確定平信徒有祭司職份,因此我們致力裝備平信徒,最終使他們達到牧養一個群體的目標。我們的異象是為下一個世紀的來臨準備、為信徒有份參與神的國度而工作。上帝的國其實已在全球迅速地拓展著,在一份最新的宗教與人口報告中顯示,信奉基督教的人佔了全世界人口的33.7%,遍佈260個國家。回教徒佔全球人口的19.4%,在184個國家奉行。中國民間宗教則佔全球人口的3.8%,在60個國家奉行。新興宗教只佔全球人口的1.8% ,在27國家奉行。而無神論則佔了全球人口的3.8%,在139個國家奉行。上帝的國真是無邊際的拓展,我們慶幸上帝的憐憫,給我們這個機會參與這個異象。而你又是否願意像以賽亞和我們一樣,向神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VI. 喻道材料
上文已加插了若干喻道材料,例如在「IV.4」項引述:1800年代末期美國大學生傳福音的熱誠;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的名言;另一歷史學家的警語等。
我不可以差遣誰呢?: Welcom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