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詩篇四十七篇
新年新希望
因為舊事已過,都成新的了;因為前面展開的一年,就是一張未沾上任何色彩的畫希,代表著無限的可能;又像一本得以續期的書,可以再仔細研續。所以小的時候,老師總愛在學期開始就給我們「我的計劃」,或「我的志願」之類的作文題目。
但新年真的代表著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嗎?新的日曆真代表著一張新的畫布,可以帶來無限的可能?假如小的時候我們喜歡為新的一年作計劃、作夢,為甚麼長大了就不再作計劃,不再作夢?是夢不真實,因此沒興趣去作?抑或我們自己不真實,不敢再寄望,因此不敢再作夢?
到底是甚麼勢力或經驗把我們的夢騎去了?
新年新希望: Service
大 綱
1)釋題︰為甚麼新年不能有希望
a)一年之始應興奮
b)夢醒夢碎莫奈何
i)太多失敗之經驗
ii)清償不了的債與咎
iii)無權者的瑟縮
iv)無錢者的可憐
v)勝不了的邪惡
2)經文
3)背境與釋經史
a)詩的背境
i)末世論的看法
ii)歷史的看法
iii)祭禮的看法
iv)最新的看法
b)解釋簡史
i)猶太人
ii)教會
4)釋經
a)i)呼召要去讀美神(1)
ii)讚美神的得勝(2-5)
b)i)呼召要去歌頌神(6)
ii)歌頌神作王(7-8)
5)現代意義
a)與我們有甚麼關係?
b)耶和華作王的意義
c)要怎樣做?
i)至高的王權
ii)權柄的特徵
iii)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iv)更新立志,永隨不悔
6)喻道故事
a)赤祼能力
b)權柄
c)服權
使用建議
新年新希望: Welcome
1)釋題︰為甚麼新年不能有新希望
a)一年之始應興奮
因為舊事已過,都成新的了;因為前面展開的一年,就是一張未沾上任何色彩的畫希,代表著無限的可能;又像一本得以續期的書,可以再仔細研續。所以小的時候,老師總愛在學期開始就給我們「我的計劃」,或「我的志願」之類的作文題目。
但新年真的代表著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嗎?新的日曆真代表著一張新的畫布,可以帶來無限的可能?假如小的時候我們喜歡為新的一年作計劃、作夢,為甚麼長大了就不再作計劃,不再作夢?是夢不真實,因此沒興趣去作?抑或我們自己不真實,不敢再寄望,因此不敢再作夢?
到底是甚麼勢力或經驗把我們的夢騎去了?
b)夢醒夢碎莫奈何
人喜歡造夢,人也需要造夢;對自己的將來,對這個新的一年,我們就是需要有夢想。人若不能造夢,或不敢造夢,或不想造夢,一定因為他是受壓於某種勢力或經驗之下,這些負面的勢力與經驗叫他對將來不敢再存任何盼望。
負面的勢力與經驗分別是來自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先說主觀的負面經驗。
i)太多失敗之經驗
年少時不認自己的限制,自然對自己和對社會容易產生過高的期望,長大了發覺希望與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自然就連遭失敗。失敗多幾次,人就容易認命,以為自己不單只不如人,有些人還會遽下結論,覺得自己是註定失敗的,是既勝不過朋友,又不過社會的失敗者,他就會放棄,過一天算一天。不幸地,這樣的人是以年青人居多,而給他們最大挫敗感的,就是學校的考試制度,他就是不相信任何努力會為他的生命帶來突破。
ii)清償不了的債與咎
人活的日子愈久,他的記憶與經驗就滿了償還不了的債,和因此而產生的自咎,用教會有一個甚有歷史的認罪禱文來表達,就是發覺自己的過去是充滿著「應該做的沒有做,不應該做的卻做了」。這可以是指他對人的關係,或他對事的責任,總之他就是因此而罪咎連連,無法擺脫。因著過往不能清除的債與咎,他不再相信自己的來會比昨日更好,因此就不相信任何「重頭來過」會有甚麼實際的意;他因此亦不會對新的一年有任何希望。
在主觀的失敗者經驗之外,許多人亦會因著客觀的負勢力而不敢積極地面對將來的。
iii)無權者之瑟縮
人並不需要權力才活得有意義,意思就是說,只要有權力的人不要攪擾我,我是絕對可以在無權無勢下活快快樂樂的。問題是有權的人不用他權力來攪擾人,實在沒辦法顥出他是有權力,結果就使無權者不敢對他的將來寄予厚望。
阿美住在廉租屋,怹有一個具黑幫底子的男朋友,因而染上吸毒和賭博的惡習,最後被男友賣落火坑,賣淫還債。一天她受不了這種生活,主動找社工忙。社工是一位基督往,勸她戒毒信福音,並且離開男友。阿美很希望嘗試戒除毒癮,但一提到離開男友,她就仕身發抖,說沒可能,「他的爪牙甚多,給抓回一定捱打」。
很多無權者之所以不敢寄望明天,就是因為他不相信能逃出有權者的魔掌。
iv)無錢者的可憐
現代社會人人都明白公錢的重要︰事實上我們不單明白了,很多時候還把過高的盼望放在金錢上,以為有錢就有希望,及沒錢就沒希望。弔伸下來,相信今年會賺大錢的人,他就會活得起勁,覺得今年不外如是,沒有希望的人,他就垂頭喪氣,可憐巴巴地過活。
任何社會都一樣︰有錢的人少,普通的人多;今年會發達的人少,不過不失的人多,這是不是等於說我們就沒理由積極,是在新年的起頭也不能有希望?
v)勝不了的邪惡
無論是社會的罪惡,或是自己的軟弱與惡習,人愈大就愈體會它是戰無不勝,而自己是招架無力的,還能奢言甚麼希望呢?相信我們都會聽過人說不要孩子的理由︰「世界是這樣混亂,社會風氣是這樣角落,為甚麼要把另一個生命帶到這來﹗」我們就沒有把握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活得好的。
我們對自己本相的認識,也不見得很好,我們常聽到上了年紀的人說人生「看破」了,或像廣東俗語說的「睇化晒」。其實看破甚麼呢?不是看破甚麼奧秘,只是看跛自己,知道自己不行,年尾不行,年頭也不行,說甚麼新年新希望?
到底是什麼會給我們希望呢?我們承認太多失敗的經驗會叫我們不敢奢望,太多的舊債和內咎會叫我們抬不起頭,有權力的人對我們指使命令會叫我們洩仔,社會上種種制度都是無錢不行會叫我們無可奈何,這又怎樣呢?我們難道因此就註定失敗,不能對明天懷有任何希望嗎?
不是這樣的,詩篇四十七篇是一篇新年之詩,它指出人之所以能有盼望,不在乎我們擁有什麼,只在乎我們相信的是什麼;不在乎客觀環境對我們是善是惡,只在乎我們所信的神是否能駕馭我們的環境。因此即或我們甚麼都沒有,仍然能挺胸昴首,縱使惡人環繞我們,我們仍能高唱凱歌,這才是信仰給我們的意義與希望。
2)經文
詩篇四十七篇
1.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要用誇勝的聲音向神呼喊。
2.因為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3.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們腳下
4.他為我們選擇產業,就是他所愛之雅各的榮耀。
5.神上升,有喊聲相送,耶和華上升,有角聲相送。
6.你們要向神歌頌,歌頌,向我們王歌頌,歌頌。
7.因為神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悟性歌頌。
8.神作王治理萬國,神坐在他的聖寶座上。
9.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惡伯拉罕之神的民,因為世界的盾牌,是屬於神的,他為至高。
新年新希望: Welcome
3)背境與釋經史
a)詩的背境
這是一篇歌頌耶和華為全世界的為全世界的君王的詩篇,是用在崇拜儀式上。描寫萬民歡勝,拍掌高歌,迎接耶和華登上寶座,作王治理全地的過程。問題是︰這是甚麼時候發生的呢?是為了甚麼原因與目的來唱這首詩?在甚麼場合唱?它與新年又有甚麼關係?
聖經學者對這篇詩的背境有三種不同的說法。
i)末世論的看法
詩中描寫神被萬民尊崇,祂又治理全地,這種景況從來不見於歷史中任何一個時,卻是先知預言末世的情況(參考四十二10-13;四十四23-28),故應是主再來之後,救恩完全成就,跟著會出現的景象。
ii)歷史的看法
有認為這詩不是一篇預言詩,乃是詩人根据芋種真實發生的歷史事實寫成的,例如大衛勝仇敵,或猶太人被擄歸國後,他們重建,民心大為掁痽,因而寫成此詩。此詩描寫神上升,又登上寶座上,這種情掠可能就是殿完工後,祭司把聖器抬入聖殿,安放好位置,聖殿自始此就開始運作,再度成為神與人同在地方,他們因此感到振奮,便寫以此詩以作記念。
iii)祭禮的看法
最多人接受的看法是本於北歐一詩篇學者莫文高(Mowinckel)的祭禮觀,認為這是猶太人在新年舉行的耶和華登基太典,這大典猶太人每年舉行一次,目的是重新肯定神對全地君權以及猶太人再度在神面前立約,表示他們忠貞不二之心。
iv)最新的看法
近代人有提出疑問︰到底以色列人有沒有耶和華登基大典這種儀節呢?過去人相信有,主要是基於巴比倫在新年有慶祝瑪度(Marduk)登基這個節期,我們聖經沒有正面提及此節期,新年也不是一個特夠受重視的節期,有學者(J.J.M.Roberts)從宗教與政治的情況來為此詩塑造它的背景。
他認為此詩應屬於猶太人剛立王國不久,他在列中沒有什麼名聲,國劫很弱,因此常受強國的欺凌。在大衛作王期間,他在某戰役大勝異國,叫全國上下民心大振,太太國的名聲亦遠披異邦,就在他們舉行祝捷大會之時,他們把一切榮耀歸給耶和華,並且透過抬約櫃入聖所(參第五節,”神上升﹒﹒﹒”)來歌頌他登基作王。
這看法雖然好像能提供較多歷史的背景給他們去理解,事實上其精神亦不脫離上述三種理論。我們認為述三種理論不應看看成是三種互不相容的,惟我獨尊的看法,它們各自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角度來了解這篇詩。譬如說,人在任何炭拜的儀式下都可以本於過去芋些體的事件,來申述他對將來的盼望,這既是自然的,又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用這種態度來解釋詩篇四十七篇就好得無比了。意思就是說,詩人是本於過去一個得勝仇敵的經驗,來寄望一個在耶和華作王,完全勝過仇敵的來;他而興奮淚,高聲讚美神。
回頭說到巴比倫慶祝瑪度登基節的問題。上一代學者深受德國宗教歷史學派的影響,以為鄰國在前面有什麼宗教思想或禮儀,就一定會影響後來的希伯來宗教。這種觀念逼使前一代學者過分熱衷於就古代近東的宗教文化來解釋舊約聖經。作為一活的宗教與文化,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當然會受鄰國文他的影響。但我們不應言過其實,就以本詩來說,舊約的一神觀念極強,神的獨特性不僅是“除祂以外,沒有別神 ”,因此他不需要與別神爭戰,勝利後而登基;他的獨一性亦是指到基管治的能力是最後的及永恒的,因為並沒有別一位可與他爭鋒較量。再者,神的加權與國度是涵括了全地的,這才是世界所有歷史的最終歸宿,亦是本詩極其鄭重及熱切要去見證的真理。
a)解釋歷史
i)猶太人
稍後,猶太人本於第五節的 “ 角聲相送 ” (指吹號),決定在會堂把這詩用在新年(Rosh ha-shanah)慶祝,亦即是用在提斯利月第一日。這是後來教會以此為新年詩的原因之一。
ii)教會
從教會的聖曆來說,教會是以此詩作升天節的詩篇,因為第五節提到神的上升。再者,列君王要作神的子民(a),這是救恩史最終的也是最重要的事件,耶穌既是救恩史的核心事件,教會以此詩耶蘇升天的記念就很自然了。
無論怎樣,這篇詩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因著耶和華作王而萬象更新的景象,最配合新年的精神。
4)釋經
無論本詩的原意是不是為了登基大典而寫成,詩本身意思倒是十分清楚的︰耶和華是全地的加王,因此萬民要來敬拜祂,歌頌祂;又因為列邦君王要求作亞伯拉罕之神的子民,它就是描述救恩歷史最後也最重要的事件。猶太人在稍後時間以此詩歌慶祝新年之用,那不單是每年一次以此來重新肯定神的王權,也是神子民以此作更新立約的機會。
詩的經織簡潔又嚴謹,共分兩段(有人認為是由兩首小詩組成),和有其導言與主體︰
i)呼召人去讚美神(1)
ii)讚美神的得勝(2-5)
iii)呼召人去歌頌神(6)
iv)歌頌神作王(7-9)
i)呼召人去讚美神
人一開始就呼萬民向神。鼓掌歡呼,高聲歌唱(現中),和合本和思高譯本則更繪形繪聲︰「們們都要拍掌,要用誇勝的聲音向神呼喊,因為耶和華是至高者,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2節)
這兩節文開宗明地列出本詩的範圍與主題。
範圍是全世界所有的人民(「萬民」)和所有君王(「列邦的君王」)9節,都要來讚美神,因為都是神要治理的對象。主題是向神歡呼與歌頌,而且不是安靜溫文的歡呼,更不是像舉行儀式那敷衍的歌頌,而是全人投入的,甚至是十分淚動的歡呼歌頌。
怎檥激動歡呼呢?
和合本是作「拍掌」和「誇勝的聲音」。拍掌我僩都明白。譬如說,自己擁護的球隊得勝為例,那種淚動的狂喜可以戶樣宣洩呢?僅是「高聲歌唱」,「歡愉地高歌」(A.Weiser)?思高聖經則譯作「呼勝的聲音」,與和合本接近,事實上也跟實際經驗接近。
再以自己擁護的球隊得勝為例,那種激動的狂喜可以怎樣宣洩呢?僅是「高聲歌唱」,「歡愉地高歌」嗎?當然高歌有時,但不能盡與呢,我們就佰高叫起哄,大聲說話,手舞足蹈,好像非如此全人超全身投入不足以盡興-這正是詩人慶祝耶和華作全地之王時所有的激動之情,我們對神可曾有過這樣的激動。
為什麼會有這樣投入和激動?
一方面固然因著詩篇出的範圍與主題叫詩人激動,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本於詩人切身的經歷而激動的。
詩的主題告訴我們,全世界的人都來拜和華,列邦的君王都要成為耶和華的子民,這樣浩瀚壯闊的場面也不足以叫信徒激動嗎?那就再沒有任何場景會叫信徒激動了﹗萬流歸錫安山(賽二2)固然是猶太人的宿願,它也是基督徒盼望的焦點啊(啟十一15,「天上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詩人是為此而歡呼歌頌,這是本詩的範圍與主題,也是每個基督徒要重新學習,不斷自省的,免得在世入了迷惑。
另一方面,詩人也可以是本於自己的經驗而激動起來的。人年紀愈長,愈會經驗自己的渺少,無能與限制;同一時間亦可能愈多經歷世上種種主子權柄的欺凌,就如為了詩生,他要屈服於老闆的淫威之下,就是多不合理也要苦忍下去;他也可能受制於其強權的轄制下,苟且偷生。對一個希伯來詩人來說,他更可能是活在敵要破他的國、亡他的家的陰影下,或是不斷遭受強國的蹂躪,些,都是與他們所理「立約子民」的身分大相逕庭的。無論是甚麼原因,現在是勝過了仇敵(參第3節解譯),並且正在慶祝耶和華的登基,自然就欣喜若在了。
新年新希望: Welcome
ii)讚美神的得勝(2-5)
詩人的美真可以用氣勢磅礡來形容。
1.讚美的地平線︰是全境域的,一開始,詩人就咪召天下與萬民來獻上讚美,因為都是伏在祂的治理之下。且看詩人的詞語是如何廣博浩瀚,波瀾壯闊︰
萬民(1)-全地(2)-列邦(3)-全地(7)-萬國(8)-世界(9)
2.被讚美的神︰詩人用了兩個名號來讚美神︰
A首先,他稱神為「耶和華至高者」(Yahweh Elyon,2 節)兩個詞都是神的名字,而「至高者」一名更是專門在一個有外邦人與猶太人在一起的場合用的名字(參申三十二8),表明耶和華是獨一的,是至尊的,外邦人的偶像不能平起平坐。
B接著,詩人稱神是「大君王,2B」,在詩的結構上,它是與上半節的「耶和華至高者」平行而互相呼應的。「大君王」雖是古代近東人對神的普通稱咪,如赫人亦稱他們的君王(代表神)為大君王;但對以色列人說,此名常是用在立約的情況下。以色列固然每年要與神更新所立的約,現在戢勝了仇敵,仇敵因而也成了耶和華的臣民,他們也要透過以色列人與神立約,但這個神不是一個殘暴的神,像當時許多外邦神那樣;祂是滿有威榮,又有豐盛慈愛的,因此要讚美,這就引到下一點。
3.讚美的氣氛是熱烈而激動的,如第1節所解釋的;但這詩人是用了和種極具動感的詞語來描寫讚美的場面︰
拍掌(1)-誇勝的聲音(1)-呼喊(1)-喊聲(5)-角聲(5)-歌頌(6)
若有人覺得用「狂喜」來描述此情此掠是有點過分,那麼我們起碼要說場面是極為激動的,因為詩人覺得耶和華作王實在是一種令人喜不自禁的經驗。為甚麼會這樣?
4.讚美者的蒙福。以色列人的信仰始自出埃及,他們有的應許就是要得迦南美地為家園;但因著不信及種種毀約的行為,他們一在曠野兜兜轉轉,不得安息。現在因神的作王,以色列人得了兩種福氣︰列邦服在他們腳下(3),和得了迦南為產業(4),這是叫詩人激動的原因。
列邦在腳下,是昔日得勝仇敵時所擺的姿勢,那時,戰敗為囚的要伏在地上,戰勝者一隻腳他的頸項上,以示完全的空制和勝利,這就是詩人說列邦伏在他們腳下的意田。
第4節說的「產業」、其實就是下半節所說的「雅各的榮耀」(或直譯作「雅各的驕傲」,但以猶太人的神學來說,和合本的翻釋更適合),那自然是指迦南這塊應許美地了。因為第2至到4節是以戰爭其背境,所以有解經家認本詩應是大徫戰勝仇敵,建立以色列之國勢的初期所寫;只不過這個戰勝者並不是一個讓勝利沖昏頭腦的人而已。
5.讚美者的心庇。詩人是一個有充分自知之明的人,他們雖然勝過仇敵,卻也知道神是「可畏的」(2節),這種畏之心是猶太學家的重要精神,怹知道一切勝利都是神賜予的,因此詩人用「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又說是「他為我們選擇產業」。換句話說,詩人對歷史的了解是非常符合他們的信仰的。
他們知道歷史不是人的謀算與努力的結果,神在他們的歷史中才是真正成事的力量;今天他們能得著雅各之榮耀的迦南地,那是因著神大能的工作。他們能在迦南地勝過仇敵,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優勝,只困為神是可畏的至高者,是祂治理全地的結果。因此歷代偉大的先知都是這樣教以色列人︰不是要作霸王來轄制列國,乃是要作神的人來治理他們。是這樣,「列邦的君聚集,要作亞伯拉罕的的子民」(9) 這是一幅典型的舊約的救恩歷史的圖畫了。
詩人描述過整個讚美的場面︳第5節就說到神的上升︰
「神上升,有喊聲相送。耶和華上聲,有角聲相送」在實際的場合,這應是指神的約櫃被抬起的情況。古時以色列人爭戰是要帶著約櫃去的,它代表神的同在,這在戰場上是最重要的事情。戰爭勝利了,他們便要把約櫃抬回耶路撒冷,重新安放在聖所內;在抬入聖所的時候,眾民要以歡咪聲和號國聲來相送,以賀神的大獲全勝(參撒下六5,16,17)。
同樣地,以色列人亦是以吹來慶祝新年的(參利二十三24;民二十九),那是表示一種喜侻與歡迎的音樂。在新王加冕時以色列人也是以吹角來慶祝(王上一39;王下九3:十一12)。倘若此詩是在新年來到時慶祝耶和華作王,吹角就是十分適切的事。
iii)呼召要去歌頌神(6)
自第6節起是詩的下半,也可說是另一單元。詩人是以呼召人去歌頌神為始,不過這次的呼召似乎是更情急又殷切的,因為第6節和7節詩人連續五次要歌頌神。古時的崇情況跟現代的不大一樣。現代教會眾可以加入一起唱詩頌讚神,古代卻是由聖殿的詩歌班唱的,因此這兩節五次呼喚人要歌頌,可能只是對詩歌班發出,他們當然是代表整個崇拜群體來向神歌頌的了。
和合本第7節「用悟性砍頌」是頗引起爭議的一種譯法,原文的詞語(Maskil),見於好幾篇詩的詩題,和合本都譯作「訓悔」,其實意義不是那麼明顯直接,我們只知它是詩的一種,卻未必是指「訓悔詩」,它其中之一意思,是指智慧,是可以理解的,和合本是本於此而譯作「悟性」,但近代好些英譯本都只作「詩篇」,全句就成了「你們要以詩篇來歌頌」,這是合乎察際情況,也能說明詩人呼召人歌頌神是向詩歌班發出的,因為在聖經不普及的情況下,一般百姓未必以特別的詩篇來歌頌神,詩歌班則可以。
那麼為甚麼要歌頌呢?
iv)歌頌神作王(7-8)
為什麼要歌頌?因為「神是全地的王」(7)「神作王治理萬國」(8)。這兩句是包含了「登基公式詞」在內,特別是第8節的「神作王」(Yhwh mlk)。這句簡單的說話,卻做成譯上不少的困難。按純文法來說,它可以譯成「耶和華作王」,就像和合一句簡單的事句,以不合時間因素,敬拜者只是申述一件事實,耶和華就是王,素來如此。
但它也可以譯作「耶和華現在已經作王了」,是因著登基大典而開始了作王的位分,這是古代近東民族每年為他們膜拜的神舉行的大典,莫文高亦是本於此而認為以弝列人也有類此祭,此詩即為此祭典而寫成。按外邦的人看法,他們的王是常要與別國的王爭戰,祂若勝利了,全國就會興奮地慶祝,因為他們一年的福分都因此得到證。人當然不知道諸神爭的結果,他們就以每年之始作為祝捷大會,為他們的神舉行登基大典,以壯聲勢,這是登基大典與新年是同時慶祝的原因。
當文法容連兩種會議有衝突的翻譯,取捨的原則自然是以猶太人的神學作準了。猶太人信奉的神不可能是常與別神爭戰才能確保其為王的地位,祂從歷史的起點就是王,祂的王權是建立在祂的創造之上,祂創造萬物,因此祂亦唯獨祂,能擁有萬物和治理萬人,其他一切都不是。
我們作了這個判辨,仍需要進一步,以弝列人只是用他們的神學來煉淨了外邦的節期,卻不一定是否定了他們的節期的,(就如初期教會取了羅馬的感恩節來作聖誕節一樣)。他們仍極可能在新年慶祝神的作王,不是代神謀取權位,只是他們在神面前重新立約,用他們的生命取向來肯定神治理萬國的王權。
「神作王治理萬國,神坐在祂的寶座上」(8)。神的寶座就是約,這是摩西時代便有的恩典,空的寶座對舊約以弝列人來說是代表著神不可以的同在。當然,舊也有說到神別寶座,如撒拉弗(詩九十九),耶路撒冷(耶二16及下),和諸天(王上二十二19;詩一零二19),都可以是神的寶座。但本詩是以約櫃上升常作神的上升,因此以約櫃親作祂的寶座是合適的。
最後一節含有兩個問題︰列邦君王要作耶和華的子民,和世界的盾牌是可所指。
先說第一個問題。列邦的君王為甚麼會聚集在耶路撒冷?他們要作亞伯拉罕之神的民是不是自願的?這些君聚在耶路撒冷是有幾個可能的。
1.他是第3節所說,被征服的君王,他是是被帶列耶京覲見新的王,換句話說,他們是被逼的。
2.他們可以是外國的使節(代表君王)到訪,適逢以色列國舉行登基大,怹們是出於基本禮懇而席,甚至可以是於禮懇而表示臣服,係人到別國的聖所,也要隨脫鞋脫帽行禮一樣。
3.有段時間外邦人是被歸併入以色列之內的,如早期的迦南人,和後期要皈信猶太教的人。
4.基於2-4節是從救恩史的角度來描述,第9節也可能同樣以象徵手法來描述外邦歸貴耶和華的情況。
無論來到耶和華寶座前的人是自願或是不是自的,他們出現亦可說明耶和華的能力與權柄這正是詩人歌頌神的原因。
「世界的盾牌」與「列邦的君王」是同義的。詩八十九18節更把「盾牌」等同於君王(另參詩八十四9),它們全屬耶和華。君王既屬耶和華,就更顠出列邦列國都是耶和華的臣民。在此意義之下,詩人把神推崇到至高︰「他為至高」與祂為至高者(Elyon)互相呼應,名實相符,詩亦在這最高潮上結束。
新年新希望: Welcome
5)現代意義
a)與我們有甚麼關係?
我們一定要問,到底這首詩跟我們過新年有甚麼關係?即或這篇詩是以色列人在新年時慶祝耶和華登基的,詩人與我們不是隔了二千年嗎?這可以有甚麼意義?
除非新年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假期,一個休養生息或尋歡作樂的時間,那根本就不必尋找甚麼意義與關係,放假了就睡覺吃喝,放完假又再朝九晚五上班去。這樣子生活下去,我們不會有時奇怪地自問︰到底我是為了甚麼?-這就是一個尋求意義的問題,表示我們不滿現狀,要尋求突破因循沉悶的生活。
要尋求突破,我們立刻會給開說的那幾種經驗與勢力威嚇,叫我們不敢對自己存著希望。那些經驗與勢力句括︰太多失敗的經驗,清償不了的債與咎,無權者的瑟縮,無錢者的可憐和社會上巨大的邪惡劫力,它們叫我們自暴自棄地生活下去。
要突破這條因循的堅固鎖鍊,單憑自己的立志發奮明顯是不足的,它若是可行,今天自己就不會落到這種頹廢境地。要突破現況,我們就需要信仰賦予的力量,這就是耶和華作王對我們的意義。
b)耶和華作王的意義
不管以色列人是否真的有登基大典,「耶和華作王」卻是舊約神學極重要的一環,說它是舊約信仰的基石也絕不為過,這個信仰基石主要宣告了四項信今,全部都與人的命運有著密切的關係。或反過來說,人能不認命,是因為他能確認一事實︰駕馭他命運的,不是邪惡的勢力,而是滿有能力大有慈愛的耶和華把自己服在這位上帝之下的,就是與上帝同工,一起開創自己的生命;為上帝國的榮耀獻身,就等於為自己的將來劃出彩虹,這才是叫人喜不自禁的。
耶和華作王到底代表著戶麼的一個世界觀與人生觀?
一.耶和華作王代表祂對世界的王權不斷地得到肯定和更新的,祂要治理全地(詩四十七2)。是透過甚麼我們知道祂的王權得到肯定和更新呢?是透過祂的創造(詩三十三6-9;九十五3-5;一零四5-9),和豐盛的預備與供應(一零四10-30)。
二.是透過祂過社會上邪惡的勢力(七十二12-14),甚至是邪惡本身(八七-九2)。有人看見社會上邪惡的劫力棋行,就以為天老爺不長眼睛;我們作基督的就要這樣回答,以人的邪惡和撒但的狠毒,若不是上帝仍在管理及維持著,我們世界必會一個更不堪活的地方。今天祂仍忍耐著,給人機會悔改;時候到了,祂一定會對邪惡勢加和撒但本身施行審判。
三.耶和華的王權是涵括地上萬國萬民的。在昔日,這是包括作為色列仇敵的列邦,在我們的世代「耶和華作王治理萬國」(詩四十七8),就表明上帝會看顧以色列人(十五1-8),不會讓強國恃勢欺人,魚肉小國。
四.耶和華作王,表示祂的王權廣泛披及祂每一個子民(詩六十五9-13),祂的子民的安定繁榮在祂的王權下是有保障的。為此,作祂子民的就不應像世人一樣,盡其一生都只在攫取與霸佔,以為這樣便能保障自己的將來,反要為更高層次的目標而生活。
簡言之,承認耶和華之王權的,就是拒絕承認邪惡勢力在他/她生命有任何合去地方的,這樣的人是不可能不精彩的。
c)要怎樣做?
一.至高的王權
我們不忘記詩四十七篇的高潮,是在以色列民抬約櫃進入耶路撒冷這一章,約櫃是耶和華的寶座,高抬約櫃代表承認及高抬耶和華的王權,祂才是至高的,而不是世界的王;我們過去失敗的經驗,償不了的債與咎也不是,它們都沒有合法的地位與能力來癱瘓我一生。
學習新年過新生活的第一課,就是懂得對不合法勢力說不,對耶和華的權力說是。
二.權柄的特徵
怎權認識甚麼的權柄是來自上帝的呢?能力或權力是權柄的表,世人以為最察的權力,就是赤祼的權力,它能擺佈人,甚至消滅人,所以人常用原子彈或火山地震,來作能力的說明,這是非常錯誤的。耶穌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凡能叫人得豐盛生命的,都是從上帝而來的,要學習與之同工。
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新年本來就是代表著新的開始,它實際的精神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腓三13-14)。忘誋背後些什麼呢?努力面前又是甚麼?人愈大就愈不敢相信自己的努力會有結果,這經驗與我們過去太過相信自己,以至生敗連連有關。我們做嬰孩的時候,只要有甚麼不滿,哇聲大哭,全世界的人都要停下手上的工作,趕來看顧我們的需要,我們簡直看自己是無可能的,可以稱這時期的自信為「嬰孩全能感」(infantileomnipotent)。由這時期開始,我們就遭受挫折,人愈大挫感愈強,到一地步會覺得自己甚麼都不是,甚麼都作不成,這時的自信心可稱作「成人無能感」,人的自暴自棄是這累積而來的。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意思,就是告訴自己︰「我既不是全能的,也不是不能的,在祂的幫助下,我一定能做成手上這件工作。」
開始的時候不要放一些太大太難的目標在前面,試計劃一些簡單易成的工作,先給自己一些成功感的鼓勵。就如查字典,好知道一些常遇上又不明其義,或不知怎樣讀的字;或青理抽屜:修補衣服等等。
四.更新立志,永隨不悔
更新立志好像是小學時代玩意嗎?立志碓認神的主權在自己的生命上,就絕不是孩子氣的行動,它是信徒成熟成聖的一標確記。說到底,慶祝耶和華作王的登基大典本來就是人更新立約的一個儀式。上帝的主權並不需要我們承認才成事實,祂是創造主,因為祂擁有萬物與萬人,祂更我們的救贖主,配得我們忠貞不二地跟隨。
更新立志就是更新我們與祂立的約,永隨不悔就是在看來不順利的時刻、仍堅持祂在我們身上的主權,是唯一合法的權柄。對世界,那是不向俗世邪情低頭妥協的生活方式;對自己,愛主侍人則是永不放棄之目標一種做人態度。至終我們會發現,能叫我們一生有成的。不在乎我們自己有了甚麼,降服了甚麼。這樣的生命就成了耶和華的寶座,他的一生亦是耶和華的登基大典的過程。
6)喻道故事
a)赤祼能力
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八日,現代人親眼看見了自然界一場最巨大能力的顯現︰美國聖海倫火山爆發。
早上八時三十分,轟然一聲巨響,聖海倫火山一千三百呢的山峰給爆開了,其威力等於一千萬噸黃色炸藥,或五百個掉落廣島的原子彈。六十人命亡喪當場,大多數是給一股時速高達三百哩,溫度達至華氏三百度的高溫氣流所殺。有些受害者是還在離現場十六哩的地方被殺的。
該場火山爆發毀掉三千二百萬立方呢樹木,足夠建造三十萬間有三睡房的房子。
b)權柄
一船長在一艘巨大的戰艦上,看見前方遠處有一盞微弱的燈在閃爍,正與他的戰艦在同一航道,他立刻發出訊號警告對方︰「向南轉十度,改變你的航道」。
回訊立傳來︰「向北轉十度,改變你的航道」。
船長再傳訊︰「向南轉十度,我是艦長」。
回報︰「向北轉十度,我是三等水兵」。
艦長怒不可遏,立刻傳呼︰「向南轉十度,我是一艘戰艦」。
回訊立刻傳達︰「向北轉十度,我是燈塔」。
c)服權
一個小孩子不斷又叫又跳,叫他的父母煩不勝煩,至終他母親用嚴厲的聲音人命令他坐下,不然就要把他關在自己的房間,小孩答︰「我外面是坐下的,我裡面卻是站起來的」。
使用建議
本講章包含資料,比一般主日崇拜講道所需的內容稍多,全部用上大概九十分鐘,因此同工可按自己堂會實際的需要選用。
I精簡法
1)b)︰可選一至二個最符合教會情況的來作例;甚只以教會上下都熟悉的一些事件或新聞作例
3)a)︰會友水準愈高,他愈有興趣這部分的資料,反之,可以全略過3)a)i)-iii),只需簡單交代3)a)iv)。
b)︰這部分較重要,佔的篇幅亦不多,可交代為甚麼教會選此詩作新年用。完全略過亦可。
4)a)-b)此部分較詳細,可大幅削減或簡化,但本段用字較淺易,信徒吸收不會太困難,一般堂會講,可略去關乎字詞及文去的解釋。
5)現代意義部分亦可選擇合適的來用,或按教會實況編排,或加入自身群體熟悉的事例,但以經文有關為上。
II喻道故事配法
主要在「現代意義」一部分,即5)c)。
5)c)一 可選用6)c)
5)c)二 可選用6)a)
5)c)三 可選用6)b)
新年新希望: Welcome
bottom of page